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车身用钢逐渐向轻型材料转变,IF钢作为新型第三代深冲钢,其广泛用于汽车非承重结构。由于IF钢的耐蚀性差,因此表面处理是IF钢应用前必不可少的工序。目前常用的前处理技术为表面磷化处理的化学转化膜技术。而关于IF钢表面特性与磷化膜生长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尚无最新研究进展。因此,本文研究IF钢表面合金元素对磷化膜特性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采用开路电压、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Mott-Schottky等电化学测试手段,结合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 Si含量、Mn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对IF钢表面元素析出及氧化膜结构组成的影响规律。结合磷化膜特征分析,探究了 IF钢表面的微量元素与磷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随着Si含量的升高,IF钢表面氧化膜富集的硅化合物增加。由于表面氧化膜Si3N4等含硅化合物多形成于晶体缺陷部位,大大降低了离子表面反应活性,进而提高了 IF钢原始表面氧化膜的耐蚀性。对IF钢表面磷化处理后,高Si含量的IF钢表面磷化膜层缺陷多,且磷酸盐晶粒粗大。这主要是由于含硅氧化膜离子传导的阻碍大,微区pH小,无法实现磷酸盐快速沉积,进而导致磷化膜的质量缺陷。Mn含量的升高,IF钢表面氧化膜锰氧化物由高价态向着低价态转化,氧化膜的致密性提高,进而提高了 IF钢原始氧化膜的耐蚀性。对IF钢表面磷化处理后,高Mn含量的IF钢表面磷化膜层孔洞增大。这主要是由于含锰氧化膜离子传导的阻碍大,进而导致磷化膜的质量缺陷。露点温度的升高,提高了氧分压,IF钢表面氧化膜硅、锰氧化物由外氧化转变为内氧化,表面由硅氧化物形成的玻璃状层消失,并且IF钢表面氧化膜的耐蚀性也随之提高。对IF钢表面磷化处理后,高露点温度热处理的IF钢磷化膜的缺陷较少,其原因在于玻璃状层的消失提高了表面氧化膜的反应活性,磷化膜沉积速率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