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13亿中国人民的脊梁。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传统的东西总是贴上“保守”、“落后”的标签。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一些激进分子盲目推崇一切外来的东西,贬低一切本土的、传统的东西。如果说,科学技术需要日新月异的革新,国民经济需要跨越式地发展,而文化却必须扎根于传统的土壤进行创新,这样文化发展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才能不失掉中华民族之魂。文字作为从人类文明之初就被创造出来的伟大发明,既记录保存了人类的文化,它本身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特定时期创作的汉字是特定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比如,“一”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朴素的哲学观,“吉”、“妇”等字则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本论文立足于汉字本身的丰富文化内涵,大胆地设想了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新方法。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识字与写字方面主要以识、写为主,采用“教读音——读笔画——练习写”三步走的教学模式,即仅把汉字作为书写符号,而忽略了汉字的文化内涵,由此导致学生对汉字的学习是机械识记为主,对文言文汉字古义的理解存在难度。本文主要从分析汉字的造字法入手,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发展及演变历程,有选择地提炼有利于教学和文化渗透的素材。比如,“女”、“天”字突出它的甲骨文字形,突出象形字描绘事物形状的特点,并与直观的图片结合,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并分析古代人在造字时的思维观念,由此挖掘特定社会时期的优秀文化精髓;并进一步发挥优秀的文化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作用。其他的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在文中也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最后,本文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挖掘汉字的文化内蕴后,还提出了学生在毛笔字练习中进一步修身养性的要求。总之,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学好汉字,是对学生学习最基本的要求。汉字的文化内蕴需要在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中被充分挖掘,这样才能使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得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