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数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代数思维,而一般化作为代数思维的核心,既是成功的代数学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国内关于学生一般化的实证及认知方面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主要考察由算术学习向代数学习过渡阶段,在解决不同种类的模式问题中,学生对数据和数量关系进行一般化的策略、能力及认知的情况。本研究选取上海某普通中学六、七年级共201名学生进行测试卷调查及个别访谈,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编码、统计,通过量的及质的方面的分析,得到在学生一般化的策略方面的主要结论有:1、线性模式中,学生一般化所使用的策略多种多样,且随着问题表征方式、离散或连续情况的变化,策略也呈现很大变化。2、非线性模式中,学生偏好从图形规律入手进行一般化,六年级的错误策略主要由于对图形结构的认知错误;七年级的错误策略主要由于对数字规律的探索错误。3、计算过程的模式问题中,六年级学生偏好用文字表达一般化,七年级学生偏好使用形式化语言表达一般化。两个年级都表现出更加关注运算过程中的数量关系而非运算结构的现象。在学生的一般化的能力方面的主要结论是:学生最困难的是非线性模式问题的一般化;对于离散的线性模式,图形表征下的一般化易于文字表征;六、七年级直觉地表达一般化的方式是明显不同的;七年级学生对计算过程的模式问题以及各种表征的离散型模式的理解比六年级学生更加深刻,但对于连续型模式问题的理解与六年级相比变化不大。在学生推理、表达一般化的认知特点方面,研究结果将学生在一般化过程中经历的认知层次大致分为六个:1、寻找局部共同性——尝试归纳阶段;2、确定局部共同性,但不能得到任意项的表达——算术的一般化阶段;3、通过数字操作给出任意项的表达——计算过程的一般化阶段;4、压缩数字计算操作——计算对象的一般化阶段;5、使用符号语言表达——形式化的一般化阶段;6、形成图式——图式的一般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