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着运用形象学的基本原理和文化研究的方法,以新时期影视作品中的湘西形象为研究对象,指出湘西形象形成的原因和湘西形象性质,以期对影视作品中呈现的湘西形象做比较全面的了解。全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界定湘西和湘西形象的概念,梳理以湘西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和湘西形象的研究状况。湘西作为一个符号,它包含地理湘西、经济湘西、历史湘西、文化湘西等多方面;湘西题材影视作品对湘西形象的文化想象表述视为中国内部跨文化/地域/民族的“湘西形象”;这些作品或改编自文学名著,或以剿匪为题材,或以原生态民俗为特色;湘西题材影视作品研究的视角较常见的有一是对单个文本的研究,二是问题研究,三是比较文学研究。 第二部分:本文把影视作品中的湘西形象分为乡土湘西、匪事湘西、原生态湘西三种类型。展现湘西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乡土湘西”是对湘西文化的仰视和迷狂,体现乡土价值。有意夸大湘西和湘西土匪之“恶”的“匪事湘西”,显示了对湘西文化的俯视和歧视,在于对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乌托邦建构。“原生态湘西”则是用“友善”的方式重评民俗、民风等湘西文化,重拾民族文化之“根”。 第三部分:讨论影视作品中湘西形象的成因:历史文本的国家主义立场歪曲湘西与文学文本迷狂湘西是误读时空中的两辆并驾齐驱的马车,各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对文艺活动不同程度的控制行为也影响了湘西形象的生成;沈从文关于湘西叙事的重新被发现和新时期文艺思潮也是影响因素;创作者个人的影响。 第四部分:探讨影视作品中湘西形象的性质。一是想象性,包括民族国家的现代性想象和知识分子的启蒙文化想象;二是变动性;三是双极性,其中认同性形象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相异性的形象具有“乌托邦性”。 论文最后对影视作品中湘西形象做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