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对建筑形式概念的过于狭义的理解和主、客体二元划分的惯性思维,以往对建筑形式的研究中往往过于关注了建筑实体视觉形式的客观规律,而忽视了建筑形式和人的存在的联系及非视觉感知对于建筑形式的意义。从而使建筑形式产生了“异化”于人的方向的发展。符号、象征和隐喻等各种建筑视觉形式的处理手法流行和过时,各种‘奇异’的建筑视觉形式引起人们震惊,然后是震惊后的麻木和恐慌……。便是这种“异化”的证明。本文以现象学、建筑现象学及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联系人的存在和感知现实生活的方式,对建筑形式的概念进行了深化理解。认为建筑形式不仅仅是指我们传统观念中比较偏重的建筑“意象”或建筑的视觉形象,更是指建筑“意境”或“氛围”。同时,也只有结合人的视觉和非视觉感知体验在人与建筑的互动中研究建筑形式才有意义。进而,本文联系人的感知,分为两个层次,作为视觉下意识内容层次和真实的非视觉感知层次,分析了各种非视觉动力对中、外优秀建筑作品的建筑形式的重要影响和意义。然后,本文指出触觉、味觉和嗅觉、听觉及运动感……和视觉一样也是影响建筑形式的重要一维,甚至,它们比视觉更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视觉下意识中非视觉感知内容的丰富与否是我们判断建筑的视觉形式是否具有人情味的无意识的标准。在本文的最后,以对待建筑实体形式的态度不同分两种倾向介绍了基于非视觉动力的建筑形式创作方法。希望建筑形式创作能够抛弃形式主义的“图片建筑”,向更多的体现人情化的方向发展。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联系人的感知来研究建筑形式的方式,比较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本主义倾向,符合了国家对“以人为本”的思想的提倡。总之,本文对建筑形式的非视觉动力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化对建筑形式的认识,自觉抵制建筑形式“异化”的发展倾向,使来源于人们生活世界的建筑形式充满人情味地重新回归人们的感知体验和生活世界。本文研究的另一意义是强调了非视觉感知的重要作用和对于人的存在意义,这对我们深化对视觉和非视觉感知关系的认识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只有深刻地认识到非视觉动力的重要作用,才能自觉地用非视觉动力来指导我们建筑的形式创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