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连贯性被研究由来已久。就语言学领域而言,始于韩礼德和哈桑对于语篇衔接手段的研究,即试图探索促成语篇,也就是连贯性的客观因素。其后,研究分别针对书面语篇和口语语篇而展开,前者重视语言本身因素的讨论而后者强调非语言因素的调查。换言之,未曾有研究集两者于一身展示达成连贯的动态的语言使用过程,然而这却是本文要完成的任务。此外,远非仅仅像过去的研究那样,视连贯性为语言使用的效果,本研究将连贯性定义为语言使用者在话语产生过程中遵循的语篇建构原则,先于语言的使用结果体现在语言使用过程。本文力图揭示连贯性这一原则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如何被遵守。 Jef 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核心阐释了出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的原因语言使用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观点。基于这一理论,本文力求对语言使用中的连贯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连贯性被定义为语篇的建构原则。人们如何达成连贯?或说达到连贯时人们做了什么?或者说达到连贯人们怎么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就此类问题建构而成,并分作三个小问题一一探讨和解答。第四章涉及第一个小问题,即遵循连贯原则的语言表达,通过分析语言单位的种类以及达成连贯的具体语言手段来说明语言的变异性。依据Sperber和Wilson对明说和暗含的划分,我们也将达成连贯的语言方式分为使用衔接手段来促成明说言语之间的连贯和利用暗含产生连贯两类。此外,依据先前提到的理论框架,这些语言手段在交际的过程中往往为了顺应具体的语境而被选择。第五章主要围绕第二个小问题,语言的顺应性,即为实现连贯这些语言选项的顺应问题而展开。顺应的语境关系涉及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前者包括语篇主题,线性序列和篇内衔接关系;后者则包涵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而且我们还简要分析在连贯原则的引导下达成交际目的的一些例子。在上述的那些语境因素中,唯有语篇主题是语言使用过程中必须去顺应的,而其他因素则是交际者可以选择去顺应的。所以之后我们分析了存在于交际过程中由于未顺应语篇主题而造成的暂时的不连贯。紧接着第六章谈及第三个小问题,在顺应过程这些语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