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与不育男性精子顶体酶活性与IVF受精率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gaoz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生育组与不育组精子顶体酶活性是否有差别;2.观察顶体酶活性正常组与异常组的精液参数是否有差别;3.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液有关参数的相关性;4.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与体外受精率的关系。 方法:年龄为30~51岁的生育男性22例和年龄为28~50岁的不育男性26例,将其分为生育组(IVF22例)和不育组(IVF17例,AIH9例)。实验采用改良Kennedv法测定精子项体酶活性(试剂盒)。以BAPNA(Na-苯甲酰-DL-精氨酸-P-硝酰基苯胺)为底物,与去精浆精子释放的顶体酶反应,显色,计算酶活性值。女方助孕当天收集男方精液,每份精液一式两份,一份新鲜液化精液0.5~1ml,另一份精液采用puersperm梯度离心法洗涤后用于IVF,两部份精液标本均根据WHO标准,采用Markler计数板测精子密度、精子前向活动率,按每管7.5×106/ml精子取样,然后分别加入分离剂、顶体酶激活剂、反应底物剂BAPNA和抑制剂,然后用酶标仪测定实验管和空白对照管吸光度值,计算顶体酶活性值;卵细胞内原核PN≥2个(2PN)为受精,并记录受精卵和未受精卵的数目,受精率=受精卵/获卵数×100%。将两组顶体酶活性及IVF受精率进行比较探讨:1.生育组与不育组顶体酶活性、IVF受精率是否有差别;2.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3.精子顶体酶活性与IVF受精率是否有相关性。 结果:生育组顶体酶活性与不育组顶体酶活性相比其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48例标本中顶体酶活性正常(36.03~144.21 IU/106精子)27例(56.25%),异常(<361U/1.06精子)21例(43.75%);顶体酶活性正常组与顶体酶活性异常组的精液参数如精子密度、a级精子数相比有差别(P<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顶体酶活性正常组与顶体酶活性异常组精子活率、b级精子数、d级精子数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P<0.01,P<0.01),两组精液参数精液量、c级精子数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子密度、a+b级活动精子百分率及活率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生育组IVF受精率与不育组IVF受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顶体酶活性正常组的IVF受精率较顶体酶活性异常组的受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率≥65%组精子顶体酶活性与受精率<6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顶体酶活性与IVF受精率呈正相关性(r=0.362,P<0.05),精子顶体酶活性降低与IVF受精率降低有关;以受精率大于等于40%、50%、60%、70%、80%作精子顶体酶活性的ROC曲线,精子顶体酶活性<22.1mUI/10 6.精子,预示受精率<40%的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75%;精子顶体酶活性>35.2mUI/10 6.精子,预示受精率>70%的敏感度为76%,特异度为56%。 结论:本研究发现生育组与不育组的精子顶体酶活性、IVF受精率有差别,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液有关参数关系密切,精子顶体酶活性与IVF受精率有相关性,并且通过精子顶体酶活性可以预测IVF受精率。
其他文献
前言:对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认识始于1921年B(a)r(a)ny对一位患者的症状描述,即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的眩晕发作。1969年Schuknecht提出“嵴顶耳石症”学说,认为耳石黏附
目的:探讨国内三例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合并弛缓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类型,为该病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从2008到2016年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就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