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经济持续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国内总储蓄也逐年增长,特别是居民储蓄急剧上升,国内储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以及GDP三者几乎显示出相似的增长态势。对此,可能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而国内储蓄尤其是居民储蓄的急剧增加又是支撑投资大规模扩张的基础,即储蓄、投资增长是引起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也可能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促使储蓄增长,而储蓄通过一定的渠道转化为投资,进而带动投资增长,即经济增长是促使储蓄、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还可以是投资增长刺激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带动了储蓄增长,进而转化为投资增长,即投资增长、经济增长及储蓄增长之间存在良性循环。因此,我国的高储蓄率与高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也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描述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而后通过实证分析重点考察我国的高储蓄率与高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两者间的作用机制。居民储蓄是社会总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储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1978年的210.6亿元一举增长到2005年的141051亿元。截至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已经突破了16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近年来,中国的居民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它像一把“双刃剑”虽然起到了调节货币流通、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等积极的作用,但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可忽视。高的储蓄率对经济增长并非坏事,在理论上,西方学者通过索洛模型证明:在储蓄完全转化为投资条件下经济增长能够实现“平衡增长路径”,储蓄对经济增长速度不产生影响。但是,由于西方的储蓄理论是植根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而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转轨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社会保障发展还很不完善,以及传统的历史文化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些不同决定了我们应该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直接照搬西方理论及其研究成果。文章通过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相关结论,给出了进一步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