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状排列125Ⅰ粒子条及金属内支架联合TACE治疗肝癌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及金属内支架联合TACE治疗肝癌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第一部分动物实验动物实验一新西兰大白兔下腔静脉内植入不同剂量125I粒子条的实验研究目的:评估兔下腔静脉腔内植入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比较不同剂量125I粒子条对兔下腔静脉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材料和方法:将1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并编号,包括两枚粒子组(A组)和四枚粒子组(B组),各7只。将两粒和四粒6711型初始活度为0.7mCi的125I粒子分别连续排列封装在4F透明导管内制成粒子条。兔开腹后在下腔静脉前壁做荷包缝合,将准备好的粒子条经荷包中央置入并悬挂固定在下腔静脉内壁。术后观察兔的生物学行为。比较125I粒子条植入前后血常规及肝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兔术后1周、2周、4周、2个月、4个月的体重、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定期MDCT增强检查或DSA下腔静脉造影明确下腔静脉通畅情况。观察两组兔1周、2周、4周、2个月时下腔静脉,离粒子<10mm处肝组织,局部小肠及肝右叶外缘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手术成功率100%。A、B两组均未发现125I粒子辐射相关的呕吐、腹泻及死亡。125I粒子条植入前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无明显变化;两组间体重、血常规及肝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MDCT增强及DSA检查显示下腔静脉血流通畅。病理大体标本显示下腔静脉无穿孔、内壁光滑、无血栓形成,粒子条与管壁间无粘连。两组光镜下均见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中膜及外膜无明显改变。两组临近125I粒子旁肝细胞坏死明显,B组较A组严重,但随时间延长均修复良好;远处肝脏及小肠组织无异常。结论:新西兰兔下腔静脉腔内植入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是安全可行的。不同剂量125I粒子条对兔下腔静脉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无明显差异。动物实验二兔植入性下腔静脉癌栓模型的建立及评估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兔移植性下腔静脉癌栓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估。材料与方法:VX2细胞株复苏后注入兔皮下成荷瘤,将母瘤取出制成瘤条,放于EMDM高糖培养液中备用。12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腹后在下腔静脉肝下段前壁缝一荷包,将瘤条经荷包中央注入下腔静脉腔内,并通过预留缝线悬挂固定在下腔静脉内壁制成下腔静脉癌栓模型。术后观察兔的生物学行为、体重及生存时间。MDCT检查及3D-MPR重建观察术后1、2、3、4和5周瘤栓的生长及转移情况。所有兔自然死亡后,肉眼和光镜下观察下腔静脉癌栓及肝、肺、肾的转移情况。结果:术后第五周实验兔开始出现进食减少表现,术后第六周平均体重为2.02±0.20kg,平均生存时间为49.50±4.40天。MDCT和3D-MPR均见下腔静脉内充盈缺损。并可见下腔静脉阻塞后的侧枝血管和转移灶。病理显示下腔静脉管腔内癌栓的存在及转移病灶,下腔静脉腔内成瘤率达100%。结论:建立了稳定的、可供影像学评价的植入性下腔静脉癌栓的动物模型。MDCT和3D-MPR对诊断下腔静脉癌栓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模型可用于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下腔静脉癌栓疗效的进一步研究。动物实验三线状连续排列125I粒子条治疗兔植入性下腔静脉癌栓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线状连续排列125I粒子条治疗兔植入性下腔静脉癌栓的疗效。材料与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动物实验二方法建立兔植入性下腔静脉癌栓模型。2周后经MDCT确认下腔静脉癌栓模型建立后随机分成两组并编号:对照组(C组)和治疗组(D组)。将3粒6711型125I粒子封装在4F透明导管内制成粒子条。D组开腹后下腔静脉癌栓表面植入125I粒子条,对照组未作干预。术后观察兔的生物学行为、体重及生存期。MDCT每周观察癌栓生长情况并计算癌栓体积。自然死亡后,解剖观察下腔静脉癌栓及转移灶大体标本。光镜下观察比较两组癌栓坏死情况、PCNA指数(PI)及凋亡指数(AI)。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癌栓的体积,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动物的生存时间。结果:所有动物手术均顺利。对照组体重下降及恶液质出现较早,C组和D组三周时体重、生存时间、PI及AI分别为2.03±0.13kg、31.67±5.28d、(63.01±2.01)%、(6.02±2.93)%和2.23±0.12kg、45.83±8.68d、(16.73±5.18)%、(29.47±7.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的癌栓体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线状连续排列125I粒子条治疗兔植入性下腔静脉癌栓疗效明显,明显延长生存时间。第二部分临床研究连续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及金属内支架下腔静脉内植入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连续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及金属内支架下腔静脉内植入联合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材料和方法:从2009.03至2010.01,共32例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肝癌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患者进入临床研究,所有病例行125I粒子条+IVC支架植入联合TACE术。所有病例术前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上腹部增强CT检查。先行下腔静脉DSA明确梗阻位置及长度,确定所需125I粒子数目,将125I粒子制成粒子条,捆绑于Z型自膨式金属内支架上。将附有125I粒子条的腔静脉支架植入下腔静脉狭窄处,同时肝内病灶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观察并发症,用SPECT/CT观察125I粒子条植入后的剂量分布。比较手术前后的IVC梗阻段直径、下腔静脉压力差变化、梗阻症状评分、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支架通畅时间、累积生存率和累积支架通畅率;多个协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共植入36枚腔静脉支架。术后患者下腔静脉梗阻症状明显好转。术后仅1例出现急性肺栓塞、1例急性肾衰竭,经积极抢救治疗后均好转;余均未发生手术相关重大并发症。SPECT/CT扫描显示植入125I粒子条的辐射分布为与粒子条长度相当,呈与支架伴行的、半径约1.0cm的圆柱体,塑型性良好。125I粒子条植入前后肝功能及血常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125I粒子植入前和后梗阻段直径、下腔静脉压力差变化、梗阻症状评分分别为6.70±5.66mm.18.58±4.64cmH20.2.18±1.55和27.33±2.46mm、4.97±1.20cmH20.0.42±0.6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90,180,300天的累积支架通畅率和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3.5%,83.2%,83.2%和100%,96.6%,67.7%,51.7%。多个协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生长方式(是否为浸润性)及Child-Pugh分级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连续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及金属支架下腔静脉内植入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下腔静脉恶性梗阻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提高支架通畅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远期效果尚需大量病例长期随机对照研究。
其他文献
胀紧套(简称胀套),广泛用于重型载荷下机械联结的一种先进基础部件,在轮和轴的联结中,它是靠拧紧高强度螺栓使包容面间生产的压力和摩擦力实现负载传送的一种无键联结装置.随
期刊
本文研究了澳洲高锂,低铁、钛、锰锂辉石对瓷质砖坯体玻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锂辉石不仅能降低瓷砖坯体的玻化温度,而且还可与滑石混合使用起到助熔效果。锂辉石坯体的助熔
期刊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病,燕山大学开展了名为"红色旋律"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以剖析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为主攻方向,通过优秀教师开办
对我国优秀 110m栏运动员和第 6届世锦赛前 7名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我国优秀 110m栏运动员在全程栏间速度的稳定性 ,攻栏技术等方面与世界优秀
<正>近日,以色列BrainsW ay公司开发的非侵入式强迫症治疗仪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进入美国市场。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无法控制反复思想,不断重
挽世有蛊者曰钱玄同,倡废汉字,谲辞震世,实则稗贩日人明治世福泽谕吉辈废汉字之论耳。彼时日本又有罗马字会,期革除汉字、假名,钱氏之说,亦袭其流波而已。其师太炎先生晚岁致其书有
以MODIS NDVI和SPOT NDVI数据为基准对2000—2015年重叠时段的GIMMS NDVI数据进行评价.在全国尺度以及水田、旱地、林地、草地4种土地类型上对比分析3种数据的数值差异、动态
目的: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尤其是河北省南部地区发病率居世界之首。食管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中以鳞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