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氏绿僵菌及毒素对园林害虫斜纹夜蛾的致病性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iaofe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莱氏绿僵菌Nr.5772菌株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致病性,研究了莱氏绿僵菌侵染斜纹夜蛾后寄主的生理反应,确认了该菌产生的毒素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毒素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毒素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结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以斜纹夜蛾幼虫为实验材料,采用浸渍法,测定莱氏绿僵菌Nr5772菌株分生孢子对斜纹夜蛾3、4、5龄幼虫的LC50和LT50。结果表明莱氏绿僵菌5×109个孢子/mL对斜纹夜蛾3、4、5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44 d、4.48 d和4.85 d;对3、4、5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71×106个/mL、5.61×106个/mL和1.75×107个孢子/mL。结论:莱氏绿僵菌Nr5772菌株对斜纹夜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孢子浓度越高、幼虫龄期越低则致病力越强。2、采取微量注射法接种莱氏绿僵菌Nr5772虫菌体至斜纹夜蛾幼虫体内,研究莱氏绿僵菌侵染寄主后在其体内的发育历程和寄主的生理免疫反应,探究莱氏绿僵菌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接种后至64 h之间,虫菌体密度在寄主体内的增长方式为幂函数增加;寄主并未出现常见的免疫反应,血细胞密度没有显著变化;在接种后48h内,试虫血淋巴PO活性水平正常,48h后,虫菌体逐渐转变为菌丝体,PO活性降低,直至72h时PO活性消失,试虫死亡。结论:莱氏绿僵菌在侵染过程中不会引起寄主的免疫反应,并在后期抑制免疫能力。3、采用感染绿僵菌死亡并产孢的虫尸以及人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莱氏绿僵菌作为毒素的提取来源,经过多重步骤提取出其毒素。使用浸渍法分别对斜纹夜蛾3、4、5龄幼虫进行毒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提取来源的毒素均可对斜纹夜蛾幼虫产生毒杀作用。虫尸源毒素对斜纹夜蛾3、4、5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39.1342mg/mL、52.1034mg/mL和68.6457mg/mL;菌丝体源毒素对斜纹夜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60mg/mL、63.9976mg/mL和75.3265mg/mL。结论:两种不同提取来源的毒素对斜纹夜蛾幼虫都具有明显的致死率,相比较而言虫尸提取的毒素毒性更为明显。4、毒素经过纯化后采用TLC法和HPLC法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毒素中含有三种主要成分。采用半制备色谱进行成分分离,得到两种组分;采用质谱法进行结构分析,其中一种组分的分子式为C8H10O6,分子量202.0372。
其他文献
对知识资产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是科研单位科技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以服务课题项目为导向,在不改变原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显性、隐性、外部等不同
<正>国网饶阳县供电公司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深化全方位排查,提高隐患排查质量,提升隐患治理速度,形成了"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层面
2010年度流行词“给力”虽滥觞于网络,但它的直接源头却是运用于武术、体育、乐器演奏等领域的行业术语,即同形的动宾词组.“给力”兼具形容词和动词两种性质.作为形容词的含
教学模式构建已成为目前教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一个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应具有具体、操作性强的模式目标,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以及明确的模式归类依据,这是目前模式
核心企业往往通过制定不合理契约将社会责任风险转移到供应链中的相关利益方。通过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核心型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模型,对核心型供应链网络中社会责任风险传播的非
环境保护督政问责制度是自2009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管理办法》以来,逐渐在我国形成的被广为接受且落实到具体实践当中的环保制度,自产生至今已得到充分
为优于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LVRT)国标测试要求及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一致性评估需要,建立包含电网及跌落器系统、风力机系统、传动链系统、主
《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官方外宣窗口,自1985年创刊至今,一直致力于沟通海内外社会,刊发了大量与华侨华人相关的报道。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国文化及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高度重视,华侨华人作为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其形象的塑造与宣传必然成为《人民日报》(海外版)重要任务之一。在当前西方的影视、文学作品对华侨华人的形象呈现偏向于负面的背景下,《人民日报》(海外
王船山在诗论中对杜诗的态度较为复杂,时而批评,时而褒扬,这是与其诗学观密切关联的。船山论诗,强调诗歌要"以意为主"、要"一意回旋往复",以"意"的主导性、贯穿性、往复性作
动态故障树(dynamic fault tree,DFT)是对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基于马尔可夫链的DFT求解方法存在3个难题:一是仅可分析故障概率为指数分布的系统;二是无法分析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