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校园运动及其创新——台湾地区主义在中小学建筑中的运用和再生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etchupb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1999年9月21日发生集集大地震,地震后校园破坏严重,台湾教育部遂联合民间团体和建筑师发动新校同运动来推动校园重建。在这场校园重建运动中,教育部、民间团体和建筑业界都为学校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做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在教育理念、与社区的关系和发展参与式设计上有了阶梯性的进展。新校园运动起于重建,却不止于重建,运动初期倡导的新的理念慢慢在台湾全岛范同内推广开来,逐渐形成了台湾学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新风潮。本文从背景、理论和实例等方面分析了这一运动的创新点,并探讨了它对台湾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乃至整个建筑业界的影响。 文章首先将新校园运动作为一场运动来入手进行分析:分析它的成因、过程、参与人员、发生事件和阶段成果,并由运动本身的策略要求米分析它的创新性;其次,面对主要三项创新的执行,分析各自理论来源和对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理论具有革命性影响的部分,并通过剖析新校园运动的建筑创作实践来实证;最后,从理论上总结新校同运动的积极和不足,并以此来思考台湾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发展和对建筑设计业的启示。 全文共约6.1万字,图表100余幅。
其他文献
嘉庚建筑,是二十世纪初至六十年代,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投资并亲自主持建设的集美学村与厦门大学的校舍建筑。以其建筑的中西合璧,具有浓郁的闽南地域特点,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
截至2013年末,中国大陆城镇人口比重已经达到53.75%,预计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超过60%。城市化的飞速发展,给城市的能源消耗与环境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
该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章)是对遗址博物馆的相关概念和近期的发展状况的概括性研究,并对世界范围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博物馆学,尤其是上
工业革命在总体上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设计、建造和使用建筑是随着工业材料、工艺和技术的产业变化而变化的,而其中汽车已经成为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本文主张跳
陈嘉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华侨实业家、教育家。他倾资办学,亲自主持集美学村、厦门大学两校的校舍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批中西交融、别具一格的建筑。陈嘉庚旅居海外,书信作为互通信
本文从总体上阐述建筑和自然的关系。研究的出发点主要从历史上的有机建筑开始,但不是把研究的方向集中到有机建筑的风格中,而是从有机建筑的“环境”和“伟大智力”出发,来揭示
学位
随着住宅商品化改革日趋深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作时间缩短、业余时间增加,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要求,人们需要更多的休闲和公共空间,更看重居住区内人
古镇,因其古老而丰厚的底蕴,承载了中国农耕时代大部分的文化。它们远离喧嚣而抵抗了岁月的侵蚀,留住了跨越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文明形态。传统村落也是自然、社会、文化、经济
贫民社区的更新是我国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贫民社区其实是充满财富的,这里的场所凝聚力和生活气息是大多商业社区缺乏的。引导贫民社区和谐发展是城市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