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法教学的作用一直以来是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最具有争议的话题之一。Krashen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语言的学习是立足于自然的语言环境下隐性知识的习得,语言教学只能促进显性知识的增长,而不能促进语言的隐性知识的提升。而随着可教性假设的提出和语言教学能有效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形式注意的功能被认可,语法教学在二语习得的作用被重新获得重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侧重于探索和研究更有效的语法教学模式。本研究基于输入加工理论和输出假设,以现在完成时为目标语法,就语法教学中输入型练习和输出型练习对目标语法学习的效果进行实验对比。本研究的对象为南京市某初中二年级两个自然班,研究者分别对他们施以输入型练习和输出型练习的教学干预,并进行前测、即时后测和延迟后测三次测验,测验均包含三种任务,试图分别测出显性和隐性语法知识。研究旨在探讨三个问题:1)输入型练习与输出型练习相比,哪种教学方式对目标语法学习的效果更好?2)两种教学方式中哪一种更能保持目标语法的学习效果?3)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所获得的目标语法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分别有怎样的影响?有无差异?经对三次测试结果采用SPSS分析后,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就前测和后测成绩看,输出组的表现优于输入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这表明施以输出型练习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目标语法学习效果;2)就即时后测和延迟后测的成绩看,输出组也明显好于输入组,显示了输出型练习在语法学习效果保持上也更具优势;3)输入型练习和输出型练习皆能促进目标语法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增长,但显性知识的增长多于隐性知识,而对两个组之间在此项的对比表明:输出组优于输入组,并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对于上述测试结果,作者辅以定性分析,并尝试从研究设计和理论两方面加以解释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