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电极掺杂SnO2对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zsx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可能成为未来可移动动力电源的首选。但目前DMFC仍然存在一些关键的问题,其中之一是阳极催化剂Pt活性较低,且易于被甲醇氧化中间产物CO毒化。许多研究者发现,在催化剂Pt基上掺杂一些金属氧化物对于甲醇的氧化催化有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金属氧化物的加入可以促进Pt电极上活性氧OH的吸附和CO的脱附。本文深入地研究了Pt/C和Pt-Ru/C阳极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过程,探讨甲醇在电极表面的动力学反应机理。另外,我们采用浸渍-液相还原法合成Pt-SnO2/C催化剂,利用四方金红石型的SnO2良好导电性和Sn本身d轨道富余的电子易向基体Pt转移的特性,通过改变催化剂的沉积顺序和选择不同的催化剂载体活性炭,以寻找对甲醇氧化具有高活性和耐CO中毒的阳极催化剂。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流法(CP)研究,发现在甲醇的氧化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快慢取决于电极表面CHOHads,COads,OHads以及Oads的浓度。当电极表面COads和OHads的浓度都很高时,随着桥式吸附COads态的脱附,电极表面就有更多的Pt活性位空出来,促进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即“自催化”效应。阳极极化电流随着极化电位的降低反而升高,OHads的产生过程和COads的脱附过程为互相竞争反应。采用浸渍法合成催化剂,发现先制备SnO2/C,然后再合成Pt-SnO2/C催化剂,在Pt和SnO2质量比为1:1时,催化氧化甲醇的活性最高、耐CO中毒也最好,SnO2含量越少,催化氧化甲醇的活性和耐CO中毒性越差。而先制备Pt/C再合成Pt-SnO2/C催化剂,在Pt和SnO2质量比为20:1时,催化氧化甲醇的活性最高,SnO2含量越高,催化氧化甲醇的活性和耐CO中毒性越差。两种催化剂沉积顺序的不同对氧化甲醇活性的影响与催化剂表面颗粒的形貌以及大小有很大关系。通过SEM扫描发现,先制备SnO2/C再合成Pt-SnO2/C催化剂,其颗粒较小,粒径约40nm。而先制备Pt/C再合成Pt-SnO2/C催化剂,其颗粒大小高达300nm左右,催化剂Pt表面大部分被SnO2所覆盖,因而活性降低。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试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发现温度越高,Pt-SnO2/C电极对甲醇的氧化活性较Pt/C电极提高的更明显。说明在Pt/C中掺杂SnO2,当Pt和SnO2粒子处于相邻位置,而不是互相包覆时, SnO2体相中的低浓度氧空位才有利于生成OH吸附,加速甲醇氧化中间体CO的脱附,从而大大提高催化氧化甲醇的电流,催化剂的活性和耐CO中毒性最好。
其他文献
电视短消息以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把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鲜活的动态呈献给受众,是一种十分重要且常见的新闻样式。在移动互联和碎片化阅读时代,电视短消息展现出
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特发性、与日光照射有关的光敏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内分泌及代谢等其他因素有关。目前,中西医在此
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其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国内外对此都有较多的研究。本文分两个部分,对国内外知识管理学界关于知识转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析。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延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复制性衰老的作用,并探讨Caveolin-1/eNOS/NO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HUVECs复制性衰老模型,根据细胞形态的变化、衰老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胃癌治疗的新手段,并陆续有一系列治疗胃癌的分子靶向药物问世。目前这种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血管生成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细胞周期抑
具有严谨性特点的科学知识,本身就缺乏趣味性,再加上教师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便更让科学教学课堂显得死气沉沉,以至于很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主
"人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家们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与阐述经历了一个从形成、发展到完善的过程,即从信奉
<正>近年,岗南水库在抓好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同步组织实施水库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了现有规模的岗南水库自动化系统,目前系统运行正常,并在岗南水库的管理
乒乓球发球技术被国内外运动员中高度的重视,实践证明,发球在乒乓球比赛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一手好的发球很可能完全掌握比赛的主动,发球技术对提高技术水平和取得优异的比赛
“三角学”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是三角形的测量,即解三角形,这是三角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后来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多个学科.三角学在不同学科的广泛应用,反过来又促进了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