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晚清时期科技西书译介领域中成就斐然的西士傅兰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梳理“西译中述”时期科技术语翻译的思想脉络和历史意义。
傅兰雅作为晚清入华西士中宗教色彩最淡的“世俗派”,从1868年开始担任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首席翻译。他在馆的28年间,和徐寿、华蘅芳、赵元益等当时中国一流的学者密切合作,将明清以来的“西译中述”事业推向了一个辉煌时期。
傅兰雅作为19世纪中后期最有贡献的科技西书译介者,在科技术语的翻译实践中留下了不少经典案例。他和徐寿在元素汉译名称上的形声字创制,是充分运用汉字造字特点的成功典范;他在《格致汇编》上所演绎的“卫生”概念,是以旧词表达新义的苦心尝试;而他在制造局和益智书会的名目表汇编,也体现了他在术语统一工作上的努力。通过傅兰雅煞费苦心的翻译方式,中国士人获得了科学的启蒙,然而,在“西译中述”的有限条件下,中国士人所理解的“科学”并非是它本来的面貌。这其中当然有翻译者本身的局限性和学识不足的原因,同时也有容受者和容受环境的原因。
傅兰雅处于“西译中述”最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之下,又经历了旁人所不能及的大量的科技西书翻译之实践,故而能够从实践中凝缩出他对西书译介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术语翻译的理论思索。《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和《科技术语:当前的差异和寻求统一的方法》堪称最完整体现傅兰雅译论的代表性著作。他译论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科技术语翻译的可行性和翻译之法,他坚持中文和西文的对等性和通约性,尽量采取中国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翻译术语,并呼吁建立科技术语厘定的标准体系。
随着“西译中述”时代的终结和日制新语的大量涌入,以傅兰雅为代表的西士群体退出了科技术语翻译工作的舞台。但是,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的“后傅兰雅时代”,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保持了对前一时代的延续性和继承性。而中西文兼通的专业科技人才的涌现,以及中国科学氛围的变化,才使得科技术语的厘定和统一走上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傅兰雅作为晚清入华西士中宗教色彩最淡的“世俗派”,从1868年开始担任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首席翻译。他在馆的28年间,和徐寿、华蘅芳、赵元益等当时中国一流的学者密切合作,将明清以来的“西译中述”事业推向了一个辉煌时期。
傅兰雅作为19世纪中后期最有贡献的科技西书译介者,在科技术语的翻译实践中留下了不少经典案例。他和徐寿在元素汉译名称上的形声字创制,是充分运用汉字造字特点的成功典范;他在《格致汇编》上所演绎的“卫生”概念,是以旧词表达新义的苦心尝试;而他在制造局和益智书会的名目表汇编,也体现了他在术语统一工作上的努力。通过傅兰雅煞费苦心的翻译方式,中国士人获得了科学的启蒙,然而,在“西译中述”的有限条件下,中国士人所理解的“科学”并非是它本来的面貌。这其中当然有翻译者本身的局限性和学识不足的原因,同时也有容受者和容受环境的原因。
傅兰雅处于“西译中述”最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之下,又经历了旁人所不能及的大量的科技西书翻译之实践,故而能够从实践中凝缩出他对西书译介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术语翻译的理论思索。《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和《科技术语:当前的差异和寻求统一的方法》堪称最完整体现傅兰雅译论的代表性著作。他译论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科技术语翻译的可行性和翻译之法,他坚持中文和西文的对等性和通约性,尽量采取中国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翻译术语,并呼吁建立科技术语厘定的标准体系。
随着“西译中述”时代的终结和日制新语的大量涌入,以傅兰雅为代表的西士群体退出了科技术语翻译工作的舞台。但是,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的“后傅兰雅时代”,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保持了对前一时代的延续性和继承性。而中西文兼通的专业科技人才的涌现,以及中国科学氛围的变化,才使得科技术语的厘定和统一走上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