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命脉,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资源,必须得到妥善保护。我国文化遗产存量巨大,保存形势严峻,保护任务艰巨。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和引领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状况,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文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十一五”以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科学和技术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水平显著提升。但相比于国家文物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及国际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快速发展趋势,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科技人才匮乏问题仍十分显著,单靠文物部门自身的科技力量无法实现文物事业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面临着开放合作的新形势,在此背景下运用科技保护文化遗产,研究并设计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人才战略,对快速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机构与科技人才现状的梳理统计分析,阐述该领域科技人才存在总量严重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结构不够合理、科技人才管理等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在研究分析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体系、组织体系等行业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在开放合作背景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要求。通过上述研究,建议应积极推进同国家相关部门开展科技战略合作,全面整合国家科技资源;通过战略联盟、区域创新联盟、科研基地建设等方式,构建多层次科研组织网络;并采取加强和完善学科体系建设、多渠道与多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文化遗产保护资质资格认证体系等科技人才战略措施。总之,通过全面开放合作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科技人才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