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成份分析法作为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在环境评价中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该方法在有些情况下评价结果明显不合理,与传统方法差异巨大。不少学者己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对于导致该情况的原因,未能给出可以信服的分析。本文概述了主成份分析法在环境评价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该方法操作步骤入手,剖析了主成份分析法应用于环境评价中在正向化、量纲化、主成份选取、权重系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水环境质量评价为例,探讨该方法应用于环境评价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不少情形下主成份分析法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是错误的。然后从物理意义和操作流程两个方面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1)主成份分析实质主要是围绕指标体系的协方差所得数值进行分析,而综合评价则是对评价体系的价值进行判断,当围绕协方差所得的数值差异不构成对该体系价值判断时,强行应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环境价值评价是一种错误的做法;2)方差贡献率只代表指标体系的方差信息,而非全部信息,仅依据方差贡献率的大小来判断信息量载荷大小是不妥当的,仅根据方差贡献率的大小来甄选指标可能会造成重要指标被错误剔除;不能简单拿方差贡献率作为价值高低的评价尺度,在综合评价中,提取方差贡献率作为各指标的权重不恰当;3)主成份分析法本身是个好的数学方法,但不能盲目引申该数学方法的物理意义,当且仅当评价指标体系中围绕协方差所得的数值差异构成对其所评价事物的价值判断时,才可能可以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价值评价,具体何时恰当,何时不恰当,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难以简单下结论。
最后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中应用主成份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两种方法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主成份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所得评价结果相差较大,而且在改变样本数量的情形下主成份分析法评价出的结果差异明显不合理,而在相同情形下层次分析法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主成份分析法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中的物理意义不清晰,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主成份分析法进行环境经济系统优劣评价的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