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资源是现代工业的命脉,也是大国争夺的重点,石油贸易活动对全球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及地缘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的,其沿线国家众多,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中国进口石油的重要来源地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中国开辟新的石油通道提供了可能,而且更加有利于促进全球石油贸易的发展。因此探讨“一带一路”国家石油生产与消费的时空格局,分析沿线国家石油贸易网络特征演化及影响因素,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能源合作。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在进口贸易网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带一路”国家是中国最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地,因此分析中国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石油资源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各国石油生产及消费数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各国石油贸易数据,本文首先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石油资源分布及生产和消费状况,理清供求关系。其次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石油贸易网络的基本特征,并重点关注中国在贸易网络中的角色和地位变化,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QAP)回归分析方法,利用经济发展水平、地缘政治环境稳定性、石油产量、人口规模、语言及国家边界相邻六个指标来解释影响“一带一路”国家石油贸易网络形成的因素。最后基于进口稳定性方法,讨论目标中断和随机中断两种情景下,中国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石油资源稳定性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石油贸易网络中来,其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等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而中国、印度、新加坡、泰国等是重要的石油消费和进口国。(2)2001年“一带一路”国家石油进出口总量分别为236×10~6t、234×10~6t,2018年达到703×10~6t、598×10~6t,分别增加了1.98和1.56倍。2018年底进口石油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71.49×10~6t。(3)“一带一路”石油进出口贸易网络呈现出典型的无标度特征,度和度强度的分布都满足幂律分布。同时网络密度和聚类系数不断提高,贸易网络的连通性不断增强。(4)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石油量日益攀升,且进口来源地逐渐转移并集中到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国家。(5)国家边界相邻对石油贸易对象的选择及贸易量产生显著性正向影响。石油生产量差异产生显著性负向影响。也就是说,边界相邻,运输成本低,资源禀赋互补的国家更容易形成对双方的贸易偏好,进而有利于增大双边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6)与随机中断相比,目标中断对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的威胁更大。得益于进口来源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国石油进口稳定性有所提升。为提高石油进口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促进进口来源国的多元化,增加陆路进口的份额,加强石油贸易的国际合作,改善地缘政治环境,稳步推进清洁能源对石油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