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消癌平注射液(下文简写为消癌平)及其与奥沙利铂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对裸鼠人肝癌高转移模型(LCI-D20)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对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探讨消癌平注射液及其与奥沙利铂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抗肝癌的机制。方法:将48只人肝癌高转移模型LCI-D20裸鼠随机分成A、B、C、D、E、F6组,每组各8只。A组:消癌平组(15ml/kg, dl-21);B组:奥沙利铂组(5mg/kg, q2d, dl-14);C组:消癌平(15ml/kg, dl-21)+奥沙利铂(5mg/kg, q2d, dl-14); D组:奥沙利铂(5mg/kg, q2d, dl-14)+恩度(10mg/kg,dl-21); E组:消癌平(15ml/kg, dl-21)+奥沙利铂(5mg/kg, q2d, dl-14)+恩度(10mg/kg, dl-21); F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0ml/kg, dl-21)。各组均为腹腔注射给药,于造模后第11天开始用药,治疗期间每3天称重并观察裸鼠一般情况。治疗3周后眼眶取血,处死裸鼠,剥离瘤体并称重,计算抑瘤率,观察各组裸鼠肝、肺转移情况,并采用ELISA法检测裸鼠血清中VEGF和HIF-l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裸鼠肝移植瘤中VEGF、HIF-1α的表达和MVD。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A~E组均能抑制肝移植瘤生长(P<0.05,P<0.001),其中B、C、D、E组瘤重低于A组(P<0.01)。根据Weeb系数计算方法,消癌平与奥沙利铂两药联合具有相加作用:消癌平、奥沙利铂及恩度三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三药组与两药组比较,具有增效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抗肝、肺转移作用:虽然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抗肝转移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但B、C、D、E组具有降低肝内转移发生率的趋势,且联合组的趋势更明显;对于抗肺转移作用,各治疗组均有降低肺转移率的趋势,其中D组、E组均未发生肺转移灶。3.各治疗组的血清VEG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血清HI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C、D、E组血清HIF-l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B、C、E组的血清HIF-1α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治疗组VEGF. HIF-1α表达的强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D组VEGF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1),E组HIF-la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1);各治疗组MVD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组,其中A、B、D、E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治疗组VEGF、HIF-1α的表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P<0.05), A-E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消癌平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但作用较弱,与奥沙利铂联合后其抑瘤效果得到明显增强,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在消癌平联合奥沙利铂的基础上加用恩度后,抑瘤作用更明显,表现出了增效的趋势。2.消癌平能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其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其作用途径可能与下调HIF-1α和VEGF的表达、抑制肝癌组织的新生血管生成有关;联合奥沙利铂或进一步联合恩度后,对HIF-1αVEGF、MVD的下调作用未见明显增加,说明联合用药后其抗肝癌的作用还可能存在其他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3.本研究为中药与化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治疗肝癌提供了理论依据,亦为临床研究优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的方案、进一步提高肝癌的疗效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