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所积极倡导建立的一种良好的社会模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性观念,它体现着我们党的执政目标,体现着党执政能力的强弱。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下来加强我国乡村公共治理的研究,就是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统筹乡村公共治理的发展,这是乡村公共治理走出困境的根本所在。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研究的背景及选题意义,对乡村公共治理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介绍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介绍乡村公共治理的概念及其历史演进。从英文中的“治理”一词入手,总结学者对“治理”一词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提出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乡村公共治理的概念。因循历史的演进轨迹,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公共治理的历史沿革分成“回顾”与“前瞻”两个部分。第三部分对我国乡村公共治理的主要论域进行梳理,结合相关案例指出目前我国乡村公共治理存在的困境。乡村公共治理的主要论域由三部分构成,即乡村公共治理环境、乡村公共治理主体、乡村公共治理过程,从论文的写作意愿出发对这三部分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相应的看法。从乡村公共治理的主要论域出发,结合笔者在山东省烟台地区招远市曹家洼村的观察,指出目前我国乡村公共治理存在的现实困境。第四部分对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乡村公共治理的价值追求及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农村和谐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公共治理与农村和谐社会相适应,故其价值追求也应该而且必须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在为乡村公共治理走出困境提供理论和政策上指引的同时,乡村公共治理也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制度保障。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来指导乡村公共治理的发展也就成了乡村公共治理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第五部分提出和谐社会视野下乡村公共治理走出困境的具体路径。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指导下,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这一乡村公共治理的根本主题出发,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维度对乡村公共治理走出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最终实现乡村公共治理的善治、和谐、发展。关注和解决目前乡村公共治理存在的困境不仅是理论研究者的任务,更是国家政策和法律部门的工作内容,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有识之士的广泛参与。加强和谐社会视野下乡村公共治理的研究,对整个社会健康、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