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学者常用“一衣带水”、“同文同种”等词来形容中日交流的密切和文化的相似。笔者认为,这些词用来形容9世纪中期以前的中日关系可谓是恰如其分,而对于9世纪中后期的两国关系则不那么贴切了。此时的日本正处于上承奈良时代之唐风,下启东京时代之西化的平安时代。伴随着律令制的终结与遣唐使的停派,日本进入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转型期,整个社会的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可行性、研究现状及和创新点。第二章分析了遣唐使停派前后的社会背景。这一时期正是日本律令体制的终结和武士社会形成的时期。大化改新的不彻底性为后世日本社会的转型埋下了伏笔。日本社会的转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的转型,日本经济的转型源于班田制的瓦解。班田制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律令国家的经济基础,它的瓦解造成了派遣唐使的财政来源危机。在此过程中,最能反映日本封建化过程特征的庄园制形成了,“不输不入庄园”的出现,更加削弱了日廷的经济实力;二是政治转型,日本经历了一个世纪左右建立起来的律令制,以“摄关政治”和“院政”的出现为标志土崩瓦解,使遣唐使团失去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而此时依托庄园制壮大的武士阶层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逐渐掌握了国家政权,统治了日本社会。第三章论述了遣唐使停派的原因。遣唐使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株奇葩,曾对中日文化的交流和日本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但在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唐后期国势的衰颓导致了日本国民“慕华”热情的衰退、遣唐使风险过大及日本经济不堪负荷、遣唐使失去日本政治后盾、遣唐使团的贸易功能被民间贸易取代,唐文化的日本化等原因停派了。第四章论述了遣唐使停派的影响。遣唐使废止之后,中日两国人民的交往并未因此而中断。对日本来讲,对唐朝向往之热情不会马上冷却下来。遣唐使停派之后,中日仍然保持着民间交流,但官方交流却相对冷淡。遣唐使的停派之后日渤之间的交流却未曾中断,渤海的优秀文化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遣唐使的停派为日本“国风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催化剂。第五章为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