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饮食环境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肥胖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发现肥胖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心理健康维度要高于正常体重者。同时也有研究发现不正确的自我认知体重可能与两者的关系存在交互作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将自我认知体重与测量体重结合起来研究肥胖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并探索能否准确认知自我体重对肥胖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关系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共纳入中国成人3158名,通过中文版SF-36调查问卷得到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得到身体质量指数(BMI),按照中国肥胖标准进行BMI(kg/m2)分组,即BMI<18.5为消瘦,18.5≤BMI<24.0为正常体重,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利用双能量X射线吸收仪DXA测量得到全身脂肪含量占体重百分比即体脂率(BF%)。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长期体重变化情况、自我认知体重情况。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各项肥胖指标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BMI及BF%均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心理健康方面得分呈正相关,尤其是在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这一维度。在过去20年间维持超重或肥胖的人,相比较于维持正常体重者,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力(Vitality,VT)、精神健康维度上得分均较高。只有58.2%的研究对象可以正确认知自己的体重。大约80%的肥胖者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肥胖状态。在能够正确认知自我体重的研究对象中,与正常体重者相比,不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健康方面,肥胖者均表现较差的生命质量。相反,在低估自我体重的研究对象中,我们发现与之前研究相似的现象,即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肥胖者表现出更好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尤其是在心理健康的各个维度。但是,并不是肥胖者低估自己的体重就会降低肥胖本身带来的疾病风险,不论是否能够正确认知自我体重,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相比患慢性病或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都是显著增高的。研究结论在中国成年人中,肥胖与生命质量之间的负相关性由于他们对自我体重的错误认知而减弱。错误认知自己的体重可能会带来积极的生命质量结果,但不会降低他们患慢性疾病的风险。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应积极教育肥胖成年人正确认知自己的体重,为体重管理提供帮助,最终降低未来罹患慢性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