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庞德《诗章》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入手,以文化预设与翻译紧密的关系为基点,探讨《比萨诗章》唯一的中文译本中文化预设的翻译是否得当。文化预设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不言而喻的东西。由于源语言和目的语言文化的不同,原文中的文化预设如果没有被译者掌握理解,译者翻译很可能不得体甚至出错。所以文化预设对翻译影响很大。虽然庞德曾因为反犹太主义和亲墨索里尼以叛国罪论处,但是他对美国文学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史诗《诗章》更是辉煌。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少有的“天书”,《诗章》的晦涩难懂和包罗万象使得它一直都是各类学者争相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试图从文化预设理论的视角来探讨《比萨诗章》的中文翻译。文化预设是语用预设的一个小分支,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翻译中,比如广告翻译、科技翻译、文学翻译等。文化预设对翻译影响很大,译者对原文中文化预设的理解不当极有可能导致翻译结果的不当和错误。所以译者应当加强文化修养,对源语中文化预设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再进行翻译,才能译出原文中表达的文化预设,从而达到传播文化促进交流的目的。本文以文化预设的相关理论作为基础,从黄运特译本中是否表达了《诗章》中的主题思想入手,研究文化预设与翻译的紧密关系,通过对《比萨诗章》中文译本和原文进行分析,发现黄运特先生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预设的不熟悉导致译本中多处出现不恰当的翻译。最后,本文提出了三个主要的翻译方法以应对文化预设的翻译。最后的结论是:为了能够在源语和目的语中处理好《诗章》中文化预设带来的问题,同时考虑到原文的主题思想,译者需要加强对原文文化预设的感知,并充分了解原文要表达的思想;对于两种语言中不同的文化预设,译者要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以求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译出庞德所追求“天堂”的内涵,帮助目的语读者消除阅读中出现的意义真空,保持语义连贯,从而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本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好的理解《诗章》,也能够为将来翻译《诗章》做一个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