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重金属废水来源不仅来自金属冶炼、加工及电渡等工矿企业产生,其次农业活动也会产生,这些废水若直接排入水体,不仅影响水体自净、污染环境,从而引发人体生命健康安全问题;另外,排入水体的重金属,因为其成分的复杂化,致使其处理机制变得不再单一。在先前研究的的基础上,探讨重金属复合污染去除,一方面会弥补目前在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对金属加工等企业在选择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式方法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三种不同来源的活性炭,分别是以水生植物芦苇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的芦苇活性炭(H-AC),以及两种市售活性炭(B-AC、C-AC)为吸附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BET孔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Beohm滴定对其表面物化性质表征。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浓度、pH值、离子强度、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利用动力学模型、等温线模型对吸附数据分别进行拟合,研究了这三种活性炭对Cu(Ⅱ)、CrCr(Ⅵ)及其复合污染的吸附机理。同时本研究还以硝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AG)溶液为重金属再生试剂进行活性炭再生,旨在比较不同活化剂种类、再生时间、再生剂更换频次对再生效果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Cu(Ⅱ)和CrCr(Ⅵ)复合污染下H-AC对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0.08mg/g、42.73mg/g;B-AC吸附Cu(Ⅱ)、Cr(Ⅵ)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3.93mg/g、8.8mg/g;C-AC吸附Cu(Ⅱ)、Cr(Ⅵ)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8.49mg/g、11mg/g。从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H-AC在Cu(Ⅱ)和Cr(Ⅵ)复合污染下对其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2)扫描电镜(SEM)及孔径分析(BET)结果表明H-AC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大于B-AC和C-AC,其比表面积高达791.9573m~2/g,总孔容为0.544081m~3/g。FT-IR及Boehm结果显示H-AC、B-AC和C-AC均含有羧基、内酯基、酚羟基等基团。通过等温线模型拟合,发现H-AC、C-AC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特性;B-AC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特性。通过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B-AC、C-AC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过程;H-AC对Cu(Ⅱ)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过程,对Cr(Ⅵ)吸附符合伪一级动力学过程。(3)硝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AG)溶液作为再生剂均可以实现三种活性炭的再生,这三种再生剂对吸附Cu(Ⅱ)的活性炭再生效果相近,对吸附Cr(Ⅵ)的活性炭再生效果,SAG要优于硝酸和氢氧化钠。吸附Cu(Ⅱ)的活性炭再生实验中,再生时间是影响再生效果最大的因素;吸附Cr(Ⅵ)的活性炭再生实验中,再生剂种类对再生效果的影响最大。再生时间控制为3h能较好的达到再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