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湾盆地冀中和济阳坳陷为典型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其不同凹陷新生代沉积构造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导致流体活动的差异,而油气是在饱含地层水的环境中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因此不同凹陷流体活动的差异必然导致油气成藏存在差异。本文首先对研究区的凹陷类型进行划分,选取典型凹陷并对比不同类型凹陷沉积构造的差异,其次研究各类型凹陷水化学场、压力场、温度场以及流体动力场等流体活动特征的差异,然后结合不同类型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特征差异,综合分析不同类型凹陷流体活动差异性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建立成藏模式。根据Ek-Es4、Es3-Ed、N-Q厚度百分比,把凹陷分为4类:早期型、早-中期型、中期型和中-晚期型凹陷。不同类型凹陷沉积和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由早期型到早-中期型、中期型和中-晚期型凹陷,N-Q厚度及其百分比具有增大趋势,Ek-Es4具有减小趋势;Es4沉积水体具有逐渐变浅的趋势,而Es2、Es1和Ed具有逐渐变深的趋势;Ed末期的风化剥蚀厚度具有减小的趋势,而Es4末期的风化剥蚀厚度具有增加的趋势;N-Q的沉积速率和控凹断层活动性具有增加趋势,而Ek-Es4的沉积速率和控凹断层活动性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由早期型到早-中期型、中期型和中-晚期型凹陷,不同类型凹陷整体水化学和古近系水化学特征变化规律相似,即矿化度、CaCl2型水比例和变质系数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aHCO3型水比例和钠氯系数具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早期型凹陷以大气水为主,早-中期型和中期型凹陷以沉积水为主,中-晚期型凹陷以混合水为主。由Ng原始沉积水到受Es1影响、受Es3和Es1影响、受Es4和Es3影响的Ng地层水,矿化度、变质系数和CaCl2型水比例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钠氯系数和NaHCO3型水比例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即大气水的影响减小,而沉积水的影响增大。由早期到早-中期、中期和晚期埋藏型潜山,地层水矿化度、变质系数和CaCl2型水比例具有逐渐减小特征,钠氯系数和NaHCO3型水比例具有逐渐增大的特征,即沉积水影响减少,大气水影响增大。由早期型到早-中期型、中期型和中-晚期型凹陷,超压发育层系具有逐渐变浅变多、超压开始发育深度以及温压系统分界深度具有逐渐变深、压力结构具有从单超压向双超压过渡的特征。中期型霸县和中-晚期型饶阳凹陷发育低水头带,早期型廊固凹陷发育中-低水头带,早-中期型东营和中-晚期型沾化凹陷发育中-高水头带;不同类型凹陷垂向水动力系统均可以划分为浅部水交替强烈带、中部水交替缓慢带和深部水交替阻滞带,但由早期型到早-中型、中期型和中-晚期型凹陷,不同水动力系统分界深度具有逐渐变深的特征。不同类型凹陷成藏条件存在差异,由早期型到早-中期型、中期型和中-晚期型凹陷,烃源岩发育层系具有逐渐变多变浅,并且浅层Es1烃源岩生烃贡献逐渐加大的特征;储层和区域盖层发育层系逐渐变浅变新;生储盖组合由自生自储向下生上储组合过渡;主要油气成藏时间具有依次变晚的特征。不同类型凹陷流体活动差异性对油气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早期型和中-晚期型凹陷油气储量主要分在中-低或低矿化度地层中,中期型凹陷主要分在中矿化度地层中,早-中期型凹陷主要分布在中-高矿化度地层中;除早期型廊固凹陷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弱超压和中水头带地层中,其它类型凹陷主要分布在常压和低水头带地层中;早期型和中-晚期型凹陷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浅部水交替强烈带,早-中型凹陷油气主要分布在中部水交替缓慢带和深部水交替阻滞带,中期型凹陷油气主要分布在中部水交替缓慢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