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绿色、环保、低碳等理念,装配式建筑凭借着质量高、施工快、环保节能等特点成为了当下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装配式建筑兴起较为迅速,装配式混凝土体系也较为丰富。预制混凝土构件夹芯保温墙板作为装配式建筑的保温围护结构被广为采用,对于该保温墙体的抗震性能、单向及多向受力性能等方面,许多学者已进行了较为完善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预制夹芯保温墙体在实际应用中的保温性能以及装配式建筑中保温材料及连接件对整体保温性能的影响方面还缺少系统的研究。目前保温设计及要求大多参照当地的规范和经验,未能针对建筑自身的特点进行对应构件的预制加工。因此本文拟结合某实际工程项目,针对装配式混凝土中夹芯墙体的保温性能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改进方法,进一步提高夹芯墙体的保温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对工程项目中两种不同连接件的围护结构进行热环境测试,针对该围护结构的实际保温表现进行评价分析;并通过对围护结构的测试发现其中的问题,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照。以某在建项目中的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温度测试仪器对建筑中的预制围护构件进行保温性能的实测。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连接件还是金属拉结件其所在的夹芯墙体均有着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但由于两者都需要穿过保温层连接内外叶墙体,影响了保温层的整体性致使墙体的保温性能有所下降;相比于FRP连接件,金属拉结件在预制夹芯墙体中具有较强的导热性能,说明在混凝土以及保温材料性能相近的情况下,使用金属拉结件的预制墙体保温性能略差。(2)对依托工程围护结构使用的连接件进行分析并指出工程围护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工程所在地区规范在建筑节能方面的要求对导热、传热及蓄热等相关系数进行计算,确保建筑及相关构件符合当地的建筑节能要求。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体形系数为0.45大于规范规定的0.3,因此需要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结合工程中围护结构的相关设计,对转角处以及板板拼接处的热桥问题进行设计优化,通过采用延伸保温层的方法减少建筑中的热桥效应。使用理论计算公式对预制混凝土墙体进行保温性能的计算,将一维简化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情况相比较,结果表明:金属连接件会导致热桥的产生,一维公式计算结果不能明显地反映出其在墙体中的热桥效应且小于温度实测结果;其原因是连接件的存在使得墙体的传热不再是简单的一维传热,且建筑受热环境影响产生的传热影响因素变得更多更复杂,通过公式的修正系数可以针对不同材料的连接件进行修正,有效提高夹芯保温墙体保温性能的计算精度。(3)针对目标墙体使用CAD和revit等软件建立模型,并将模型导入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合理的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两种不同的连接件是否会产生热桥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属连接件会在墙体中形成热桥,对墙体的保温性能影响大于FRP连接件;软件分析得到的墙体内温度变化规律与现场实测温度变化较为接近,相差约10%;结合实测结果,验证了使用ANSYS软件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金属连接件附近温度变化明显,与FRP连接件相比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增大约35%,而FRP连接件则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没有明显的热桥产生。(4)通过上述实验方法得出的研究结果对比,对预制夹芯保温构件及其连接件进行分析评价,针对不同构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金属连接件的安装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分析表明可以有效降低热桥效应对墙体保温性能的影响。本文使用现场环境实测、理论计算以及软件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并验证了金属连接件在建筑实际使用过程中对墙体保温性能的影响较大,而后通过使用预埋和后插式两种不同的安装方法提升墙体的保温性能,从而达到在实际建筑使用过程中节能保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