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六家要指》作为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与政论论文,其写作时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即从百家争鸣到儒术独尊,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子学时代逐渐转变为儒学独尊的时代。所以研究《论六家要指》对于我们了解先秦学术与汉代学术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论六家要指》创造性地分诸子为六家,并分别题名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给予了六家全面而公正的评价。本文以历代研究为基础,用三章对《论六家要指》展开研究。第一章是对《论六家要指》的内容研究,首先对其写定时间进行判定以及对其内容的展开分析。其次对《论六家要指》的收录情况以及版本进行考证,且对重点词句疏证。然后梳理从汉至民国对《论六家要指》的历代研究,并以一节专门讨论为诸子划分学派的问题。第二章集中讨论《论六家要指》开创称“家”述学的问题,虽然还使用有“儒者”、“墨者”,但是司马谈用“家”来为归结抽象而出的六个对于治国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思想重心命名,开始了“家”对“者”取代。随后“家”在学术领域的记述中,取代了先秦文献中本为区分儒、墨的“儒者”、“墨者”,用“家”述学成为后代学者的共同选择。第三章则将《论六家要指》放入学术史中去考察其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论六家要指》上承先秦《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以来的学术总结,与同时期的《淮南子·要略》与《史记》对诸子评述存在很大差异,表明其具有开创性。下启《七略》、《汉书·艺文志》对诸子的分家,也不断影响着后世的目录书与学术史的书写。司马谈为免学者“师悖”而论的六家之要指,其创造的“六家”框架影响刘歆校书,变为有书对应的目录名称“九流”,而后世不断沿用就成为了普遍认可的划分诸子的依据,逐渐成为了先秦至后代学术思想的内在逻辑和根据。总之,今天我们在回顾先秦学术史时也难免摆脱用家来建构学术史的概念,或多或少是受了西汉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