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影子银行的雏形,但影子银行这一概念是由于2008年大规模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才被我们广为熟悉。很大程度上,影子银行体系的迅速扩张,使危机更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影子银行已成为金融体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弥补了市场上的融资渠道,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也没用监管规则进行约束。另外,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是影子银行业务的延生大多源自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二是影子银行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商业银行提高金融创新水平和盈利能力,使商业银行从本质上对经营运作模式进行变革。所以,逐渐扩张的影子银行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爆发,必将波及到传统商业银行。在2013年6月,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急速飙升,6月20日同业隔夜拆借利率飙升578.4个基点(利率达到13.444%),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30%的水平。对于此次的“钱荒”事件,影子银行的监管缺位问题被凸显出来。我们应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鉴,认识到影子银行的利与弊,及时防范影子银行盲目扩张造成的风险。本文首先对影子银行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中外对于影子银行概念的界定与对比;二是对影子银行的特征进行分析;三是中美影子银行发展的对比;四是全球范围内对影子银行监管情况阐述。然后,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两个概念分别进行阐述。这为后文分析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联系做出了理论基础。接着,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子银行的扩张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首先概括为何会产生中国式影子银行,然后分析中国式影子银行业务发展情况和运作模式,深刻剖析中国式影子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对商业银行由连锁反应产生的流动性风险,接着分析影子银行影响商业银行的机理所在,最后阐述由于影子银行的盲目发展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在本文重点章即第四章,笔者利用计量分析,运用压力测试方法测量影子银行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这里,首先测算影子银行规模和对比选取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建立压力测试模型,然后通过计量分析选取情景模式,最后得出大型国有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三种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压力反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绝对规模达40%左右、相对规模达16%左右时,为其对于影子银行扩张的压力临界点;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机制灵活,可做出迅速反应,根据市场实时变化较快地在金融市场中进行拆借来缓解流动性风险,导致影子银行扩张对其影响很难计量出来: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对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压力反映会比较剧烈。最后,本文对得出的结论进行了概述,并针对监管死角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本文指出:适度发展影子银行业务对于金融体系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应当进行引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均需要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自身建设进行完善;为防止风险在影子银行商业银行之间通过业务往来进行传递,需建立好之间的防护栏;最后,为了积极完善监管机构监管职责与度量制度,需建立统一监管的机构、扩大检查范围、建立监管测度指标三个方面有效监管中国式影子银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