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11月1日,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的患者7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按患者的就诊顺序进行随机分组,中药组与西药组各38人。中药组予疏肝利胆和胃方,每日一剂,水煎300ml,日二次餐前口服。西药组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日二次餐前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焦虑抑郁状态评分、中医证候疗效以及胃镜下食管黏膜等级的变化。结果:1.中医症状积分:规律服药4周后,中药组胸胁胀满、嗳气、情绪不畅则加重、胸闷善太息症状积分低于西药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酸、腹胀、纳差、恶心欲吐症状积分对比(P>0.05),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2.焦虑抑郁状态评分:规律服药4周后,中药组焦虑抑郁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3.中医证候疗效:规律服药4周后,中药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2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西药组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3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47%。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4.胃镜下食管黏膜等级:规律服药4周后,中药组食管黏膜愈合13例,A级22例,B级3例;西药组愈合26例,A级10例,B级2例,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肝胃不和型RE各有优势,反酸、腹胀、纳差、恶心欲吐症状的改善情况,两组疗效相当;胸胁胀满、嗳气、情绪不畅则加重、胸闷善太息以及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中药组疗效要优于西药组;镜下黏膜愈合程度西药组要优于中药组。2.中药组疏肝利胆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RE的临床总有效率要优于西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