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公共艺术发展与管理机制探析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nao3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公共空间。地铁在使用群体的人口构成范围、人流的密集程度以及交通的可达性上具有突出的优越性,为城市公共艺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发展场所。地铁公共艺术不仅涉及了以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创作为代表的永久性艺术作品,也涵盖了以展览、表演、音乐为主要形式的临时性艺术项目。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地铁公共空间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路径。一些杰出的地铁公共艺术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段拓展了城市的旅游文化资源,激活和创造城市经济与活力。地铁公共艺术同时也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它为公民艺术教育的普及提供了一条最直接的途径。地铁公共艺术处于城市文化与交通建设领域的交叉点。一些地铁公共艺术系统发展相对优越的地区或城市,通过专门的机构执行艺术管理工作,为地铁公共艺术从策划、征选、制作到维护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管理政策,并建立了良好的与公众参与信息反馈环境。本文对地铁公共艺术的管理机制进行了重点研究,从管理机构的组织模式、政策法规、经费来源以及公众参与几个方面入手,以在最根本层面上分析不同国家城市地铁公共艺术发展的现状归因,也旨在为国地铁的公共艺术提供了一个宏观的参考框架,实现研究的应用价值。在国内,北京、上海作为地铁系统相对完善的城市,曾分以奥运会和世博会为契机,开展了地铁公共艺术的建设活动。而一些地铁历史相对年轻的城市也进行了与地铁建设同步的公共艺术实践。然而艺术形式与主题的单一化、公众参与的缺失以及信息管理的封闭性是我国各城市地铁公共艺术发展的普遍问题。因此,国内城市必须从根本上优化地铁公共艺术的管理机制。在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尚发展尚不理想、专项艺术政策出台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地铁公共艺术实际上可以作为一个带动城市整体公共艺术发展的契机,推动整个社会公共艺术的发展。它将对提高全社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以及综合智力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居民对休闲旅游需求不断增加,农家乐作为新型休闲旅游方式正迅速发展。但是,目前农家乐发展多“重产品、轻文化”、“重经济、轻环境”,因此如
城市承载最密集的人类活动,因此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特征受到广泛关注,但城市中绿色覆被的源汇属性和吸存潜力尚缺少专门性研究。本文目的为构建联系实测研究与城市物质空间的
随着我国大学城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和校园后勤社会化进程的加剧,校园商业空间得到长足进步,出现了一种规划设计而成的大学城商业中心-学生街。学生街作为一种独特商业空间
随着城市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目前存在的城市景观问题主要表现在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因此,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可持续转向、社会个体公共利益的要求提高
论文对大型商场的中庭自然采光进行了主观评价的研究。论文主要采用主观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对象为三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商场:德国柏林的Arkaden商场,英国谢菲尔德的Meadowhall
邻校城中村是处在高校周边的独具发展规律的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下的一种特殊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邻校城中村在不断地发展中其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存在着居住环境差
建筑设计发展到今天,建筑师在建筑形式与空间塑造方面已日渐成熟。而作为一直备受建筑界重视的建筑材料,其表达策略也越来越受到实践界与理论界关注,特别是随着主体“体验”时代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口老龄化问题从未如此严峻。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未富先老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三个主要特点,在这些特点和我国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下,在宅养老将成为
开埠城市引领了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转型,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章以开埠城市的街区演变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过程中不同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以期为今日之城市研究提供
本文围绕现代旅游业对乡村景观的介入展开论述,是对旅游介入乡村景观全过程的研究。全文共分为7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涉及基础理论的表述;第3、4章为案例的选取和解析;第5、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