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液体平衡状态对集束化治疗后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进而探讨下腔静脉塌陷率评估脓毒症患者液体平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8月我院集束化治疗后脓毒症患者94例,记录患者入院治疗3 d内液体出入量,计算每天24 h液体出入量分析液体平衡状况,以患者入院治疗3 d内是否出现液体负平衡分为正平衡及负平衡组。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生命体征及临床资料,选取24 h内最差指标计算APACHEⅡ评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情况、实验室指标、住院天数、严重脓毒症发生率、MODS发生率、病死率等,观察不同液体平衡状态对集束化治疗后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患者入院24 h内均接受德国西门子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算患者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等,记录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于患者入院治疗3 d内每天早晚八点及出现液体负平衡24h后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下腔静脉呼气末和吸气末内径,计算下腔静脉塌陷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分析下腔静脉塌陷率评估脓毒症患者液体平衡的临床价值。结果:液体正平衡组液体入量(3565.40±1201.65)ml、出量(2370.43±813.87)ml,液体负平衡组分别为(2270.09±968.64)ml、(3094.26±1089.65)ml,两组液体入量、出量相比,均P<0.05;液体正平衡组APACHEⅡ评分(13.87±6.33)分,液体负平衡组为(11.00±5.12)分,两组APACHEⅡ评分相比,P<0.05;液体正平衡组发生严重脓毒症16例(69.57%)、发生MODS 11例(64.71%)、死亡16例(84.21%),液体负平衡组分别为7例(30.43%)、6例(35.29%)、3例(15.79%),两组严重脓毒症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相比,均P<0.05;液体正平衡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基础疾病发病率、总蛋白、白蛋白、肌酐与负平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液体正平衡组下腔静脉吸气末内径(8.98±3.51)mm、下腔静脉呼气末内径(16.57±3.48)mm,液体负平衡组分别为(7.57±1.64)mm、(16.77±2.52)mm,两组下腔静脉吸气末内径、呼气末内径相比,均P>0.05;液体正平衡组下腔静脉塌陷率(47.60±10.98)%,液体负平衡组为(54.98±5.78)%,与液体正平衡组相比,负平衡组下腔静脉塌陷率增大,P<0.05;下腔静脉塌陷率预测液体负平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5,以下腔静脉塌陷率52.79%为阈值预测液体负平衡的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61.7%;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液体平衡状态与集束化治疗后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持续液体正平衡病死率增加,负平衡出现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预后,与APACHEⅡ评分的预测结果具有一致性,且集束化治疗后脓毒症患者在入院3 d内出现液体负平衡提示预后良好;下腔静脉塌陷率能评估脓毒症患者液体负平衡状态,且敏感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