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创新资源空前活跃的时代,这种活跃不仅仅表现于单个创新的主体上,更表现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主体彼此交融上;不仅体现在单个区域的单独作战上,更体现在区域之间的协调作战上。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突破口,有利于推动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依据经济和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将全国分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四大经济分区,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四大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确定和推进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文件。同时,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部署2017年要加大力度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继续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有关工作。本研究首先基于对国内外产学研协同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阐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背景和意义,梳理国内外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文献和理论,进一步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七种模式,为后续研究打好理论基础;其次,基于投入与产出,对我国四大经济分区的产学研三大创新主体的创新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次,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测量模型,构建由规模以上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创新子系统、高校创新子系统以及科研机构创新子系统组成的产学研创新系统,分别测量我国四大经济分区产学研创新系统协同度,对比分析四大经济分区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水平;最后,对结论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本研究主要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四大经济分区自身内部的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均处于极不协同的较低水平;第二,四大经济分区之间的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能力存在巨大差异,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针对产学研创新系统协同能力较弱这一结论,主要是体制和机制上缺乏制约和激励因素、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提出完善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利益共同分享与风险共同承担机制、完善评价体系等建议。针对四大经济分区产学研创新系统协同能力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结论,主要是东部地区产学研内外部环境优于其它三个地区、东部地区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程度高于其它三个地区、东部地区的"学"、"研"资源优于其它三个地区等原因造成,提出完善中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扶持政策,增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企业活力,整合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学"、"研"资源等进一步平衡四大经济分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