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澄清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建立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及“5E”伤害预防策略的“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太原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年至2013年39例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相关信息,澄清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方法,成立预防跌倒管理小组,分析现行预防跌倒管理流程,筛查出关键失效模式,结合WHO推荐的“5E”伤害预防策略(即教育预防策略、环境改善策略、工程策略、强化执行策略和评估策略)对“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将再造流程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比较实施前后关键失效模式的风险危急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高风险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结果:1.通过对39例跌倒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其中53.9%的系70岁以上高龄患者,二级护理的患者达到84.6%,有家属陪护者达到76.9%,74.2%发生于床旁和卫生间,跌倒的发生时间集中在4:00—6:00、7:00—8:00、20:00—21:00,发生跌倒的科室主要集中在内科,其中精神科、老年科、呼吸科占到28.21%,跌倒后无损伤者8例,造成2级、3级损伤者19例,比例达到48.7%。2.运用FMEA筛查出预防跌倒管理流程的6个关键失效模式,结合“5E”伤害预防策略对“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修改了4个主流程,增加了4个主流程和2个策略。3.通过应用再造后“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管理流程”,6个关键失效模式的RPN值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由3.9%下降到1.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回顾性调查确定跌倒风险因素,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方法筛查出关键失效模式,并结合“5E”伤害预防策略对“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可以有效降低关键失效模式的RPN值(风险危急值),降低高风险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有效控制跌倒风险因素、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了方法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