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公诉案件辩护方私人取得证据的证据能力在刑事诉讼法中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通过搜寻相关判例不难发现,无论是与案件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被告人及其近亲属取得的证据,还是被告人委托的辩护律师超出法律规定范围内取得的证据,甚至是与案件无利益关系的证人取得的证据,法庭对于公诉案件辩护方私人取得证据的证据能力持否定态度,存在“一刀切”的困境。而法院仅因为取证主体不合法予以排除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诉案件辩护方私人取得证据的证据能力在刑事诉讼法中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通过搜寻相关判例不难发现,无论是与案件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被告人及其近亲属取得的证据,还是被告人委托的辩护律师超出法律规定范围内取得的证据,甚至是与案件无利益关系的证人取得的证据,法庭对于公诉案件辩护方私人取得证据的证据能力持否定态度,存在“一刀切”的困境。而法院仅因为取证主体不合法予以排除公诉案件辩护方私人取得证据的证据能力,使得控辩平等成为空谈,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难以保证,甚至会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通过对现有法律的解读以及公诉案件辩护方私人取得证据的情形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立法上的缺失,实体法和程序法都存在缺失。二是辩护方私人取得证据的情形具有复杂性,具体包括取证主体具有广泛性,取证手段具有任意性和违法性。因此,为解决这一困境,需要构建相应的法律制度,将复杂的辩护方私人取得证据的情形纳入其中进行指导和规制,构建一个公诉案件辩护方私人取得证据的证据能力评价体系。结合现有的证据能力理论基础和法律法规分析,构建这一评价体系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主体合法性要件,即刑事诉讼法认可辩护方私人作为合法的取证主体。这解决了“一刀切”的困境,然而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可能破坏证据,侵害公民权利。因此需要其他要件进行规制。第二,证据形式合法性要件。证据合法性要件适用于辩护方私人取得证据是刑事诉讼程序价值体现,是构建统一评价体系的需要,更是为了证据审核的需要。这一要件有力指导了辩护方私人取得证据的过程和方式,使得在取证这一过程中能够与公权力机关相抗衡,有力地避免了证据破坏,提高辩护方的举证能力。第三,取证手段合法性要件。实践中,私人取证存在通过不法手段取证的情形,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分析外国模式和参考我国学术界相关成果,得出完全否认或认可通过不法手段取得证据的证据能力都有失偏颇,应当在法益权衡模式下,结合具体情形分情况进行讨论。初步分为以下情形:不法手段构成民事侵权或者妨害行政管理的,应当不予排除;不法手段存在违法阻却性事由的,应当不予排除;以暴力、胁迫等严重威胁被取证人身心健康的手段取得的言词证据,原则上应当排除,例外不排除;以其他手段取得的言词证据,原则上不排除,例外排除;以不法手段取得的实物证据,原则上不排除。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器件的尺寸减小和集成度提高,器件工作时单位体积内产生的热量不断增大,这使得设备温度过高影响工作性能甚至导致设备损坏。因此,急需高效散热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薄液膜沸腾作为一种新型相变传热方式,可以实现大于1kW/cm2的超高热流密度。与池沸腾不同,薄液膜沸腾的热流密度-过热度曲线(沸腾曲线)会出现负斜率状态,即在热流密度不断增大的同时过热度降低,此时冷却性能极佳,有望满足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袭,给我国的互联网医疗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各种关于疫情的虚假医疗信息、谣言以及医疗骗局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医疗信息平台就是指单位或企业所拥有的,承载医治和疾病的治疗相关的内容的数字化信息系统,是承载医治和疾病的治疗相关的信息的数字化载体,从实体形态上看则是指搭载、传播医疗有关内容的信息系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近年来,新能源场站规模持续扩大,其地位在电网中也愈发重要,但其带来的发电的不确定性也对电网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储能的应用可以提高电网在新能源场站大规模并入电网后的稳定性,通过多储欠补的措施,在新能源场站输出过剩时储存多余能量,在输出不足时补足欠缺能量,保证新能源场站出力可以一直保持在电网可接纳的范围。为解决单纯依靠增加单一储能配置来改善新能源场站的出力特性带来的投资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兼顾储
2017年新的《行政诉讼法》和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定了检察机关作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唯一适格原告主体。它标志着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1年8月2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更是对检察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与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检察机关作为拥有独立宪法地位
在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之下,个人投资以及个人信用消费已经成为一项常见的现象,但目前我国的法律法对于这方面的保障却存在较大欠缺,破产制度并未将个人列为适用主体,这对于破产法体系而言蕴含着一定风险。豁免财产制度是个人破产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也是个人破产制度中特有的一项制度。基于自然人与法人不同的特性,个人在破产后仍会继续生存并谋求生计,豁免财产制度的核心目的也是为了保护“诚实且不幸的人”能够继续生存,实
自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连续七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于世界首位,第一批动力电池的退役潮已经来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难问题变得日益严峻。退役动力电池中含有金属材料和有机溶质等化学物质,具有一定潜在的污染性,如果对退役动力电池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违背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初衷;若处理得当,可以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回收电池中金属材料,实现环保低碳的目标。因此,退
顺应我国法治建设要求,行政机关需要改变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行政协议进入行政机关的视野,开始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随着其适用范围的逐渐扩展,规制行政协议,尤其是行政协议单方变更、解除权成为研究的重点。但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含义、特征、司法审查等部分,对权力行使等问题研究较少。因此论文从这方面开展研究提出法律规制建议。论文从现有法律、相关学者理论以及司法实践情况入手,采取个案分析法以及比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类投融资工具层出不穷,资管计划作为一种新型资产管理业务的组织方式和产品形态,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与司法实践针对结构化资管计划投资行为效力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具体表现为劣后级投资行为的有效性及配资杠杆倍数限制的影响问题、优先级投资行为的有效性问题等,而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之前,还必须解决结构化资管计划的法律属性认定问题。因现有分类方式采用定向资管
自2016年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行到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颁布,国家权力监督职能体系在经历了重新配置之后一改以往复杂分散的状态,最终形成了监督权力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监察体制。《监察法》作为由试点工作实践经验转化而成的法律成果,在我国反腐败斗争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监察法》赋予监察机关以党纪监督、违法处置、犯罪调查三大职能,使得监察权同时具备了行政权与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