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70年,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内忧频现,外患不断的同时,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都艰难地迈入了近代化的历程。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出版业也开始了由传统出版向近代出版的转型,这一转型最终在晚清新政时期得以完成。先进的活字印刷、石印技术、机器动力战胜传统的雕板印刷和手工劳动并取得优势地位;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营出版企业的异军突起;出版物的内容已不再是经史子集之类,而是扩展到了整个近代知识体系;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上则摒弃了家庭作坊模式,广泛采用了公司制,等等。逐步发展壮大了起来的近代民族出版业在近代出版史上第一次取代教会出版机构而成为西学传播的主力军。由此也奠定了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在中国出版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另外,研究晚清新政时期中国出版业的生存与发展状态,还可以从一个方面了解到晚清新政在近代社会变迁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拓宽晚清新政的研究领域。 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出现的这些新的变化,一方面固然是近代出版业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又与当时出版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环境,一是指教会出版机构的存在及影响,一是指清政府通过改革和制定相关政策所营造出的有利于出版业发展的氛围。研究的思路也循此而展开。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对现有及发掘得来的大量出版史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综合运用了科学实证研究、个案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初步勾画出晚清新政时期中国民族出版业发展的概貌,并探讨了导致这种发展的外部原因。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对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的状况做了初步的流理,并阐明选题的意义,明确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介绍教会出版事业对近代中国出版的影响。和近代其他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一样,近代中国的出版企业基本上是通过引进西方印刷技术和管理制度直接建立起来的。教会出版机构在其中起了一种桥梁作用,这种作用是中国出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三部分即第三章,从官营出版机构和民营出版业两个方面概述晚清新政时期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出版格局的变化、用纸量的增加、出版物量的激增、出版法规的初步建立等是其具体的表现。 第四部分包括第四、五、六、七章,从晚清新政时期的经济文化政策、出版立法等方面论述其对近代出版业的影响。在经济政策方面,清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并保护工商业发展的法律,并设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在文化政策上则鼓励著书立说,给了人民一定程度上的言论出版自由;在出版立法上,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出版法和著作权律制定的经过、主要内容及其与近代出版的关系;而新式教科书市场的形成是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兴办近代教育的教育改革举措带来的直接后果,它的出现对近代出版业起了催生与促进作用;在交通运输工具、信息传播手段方面,经过30余年的发展,到20世纪初图书发行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官方介入图书发行领域,加强对违禁图书的查禁力度,固然扰乱了出版发行的正常秩序,但清政府对税收和运费的减免,却又有效地降低了图书的销售成本。 总之,清政府实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及改革,在客观上为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