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恶性程度的高低主要由其转移性决定。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肿瘤,此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恶性程度的高低主要由其转移性决定。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肿瘤,此过程称为肿瘤转移。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他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肿瘤细胞同血管或淋巴管壁的黏附是肿瘤转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肿瘤细胞通过淋巴道转移是肿瘤转移最早期的方式也是重要的途径,是判断患者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的有力依据。因此研究淋巴道转移发生机制,阻断淋巴道转移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L-选择蛋白(L-selectin)是细胞黏附分子选择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大部分白细胞表面持续表达,其正常功能是作为淋巴细胞“归巢”的受体。此外,他还在肿瘤淋巴道转移、炎症反应、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较重要的作用。Fawn Qian等人利用致癌的转基因鼠模型,通过注射肿瘤细胞,发现只有表达L-选择蛋白的肿瘤细胞才可以在外周淋巴结中被检测到,从而证实了L-选择蛋白能够协助肿瘤细胞经淋巴道转移。Borsig等人的研究发现,内源性表达于白细胞表面的L-选择蛋白能够在体内影响肿瘤细胞的转移行为,L-选择蛋白的缺陷可减少结肠癌的转移,由此可以说明L-选择蛋白在肿瘤淋巴道转移中确实发挥了作用。肝素(heparin)属于多糖家族的一员,是一类硫酸化的糖胺聚糖,结构非常复杂。近年的研究表明,肝素除了经典的抗凝血功能外还具有抗肿瘤转移的药理作用,肝素抗肿瘤转移的机理很复杂。以往的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增长,往往同细胞表面糖基化作用改变相关,众所周知,肿瘤细胞高表达唾液酸化的岩藻糖基化的葡萄糖如唾液酸化Lewis~x和唾液酸化Lewis~a的常常会出现肿瘤转移、扩散,往往预后不
其他文献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深化改革和迅速发展的时期,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立足本
目的:研究半枝莲醇提物对结直肠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体内和体外的影响,从非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阐明其分子机制,为半枝莲抗结直肠肿瘤提供新的实验基础。方法:(1)以野黄芩苷作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半枝莲进行质量评价;(2)用pLV-U6-hSMOshRNA-EGFP慢病毒转染结直肠肿瘤HT-29细胞,筛选转染成功的HT-29Smo-细胞;采用磁珠抗体标记法分选出结直肠
在“全民健身”理念推广的基础下,社会体育需求增长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改革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成为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对于地方政府购买
目的:为了改进传统开胸手术切口,探索腋下小切口实施原发性周围型肺癌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腋下小切口开胸(subaxillary small incision thoracotomy)34例(A
不少论著、网站称弦管南音谱为"福建南音工尺谱",殊不知弦管南音谱自成体系,有本体准确的称谓叫"工ㄨ谱",而"工尺谱"是形形色色归入此类谱的总称(当然也包括弦管南音谱)。显然,把弦管
益生菌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有益于人类免疫和健康。一般规定益生菌产品菌数量超过106(CFU/g)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益生菌要经历胃液及肠液的破坏作用,加上储存过程中环境因素的破坏,导致益生菌活性大大降低。因此,必须采取手段提高益生菌活性。本研究采用微胶囊挤出法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一株由本实验室保存的鼠李糖乳杆菌进行包埋,优化了工艺条件,进行了性能研究,最后研究了微胶囊对小鼠肠道菌
目的:探讨径向超声引导经导引鞘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无反应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02月01日-2019年01月31日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经初治判断为无效的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径向超声引导经导引鞘支气管肺泡灌洗组(试验组)及经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组(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症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住院时间等,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时间、
波形沥青防水板是一种新型的坡屋面通风防水材料,它由植物纤维在高温高压下浸溃沥青,最后压制成型,其截面星波形。将流动空气层附加于防水层中从而形成通风防水层,可在确保防
本文根据我国交通系统集装箱公路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和研究了集装箱公路运输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规模经济结构,提出了优化企业规模及其结构的对策。
目的1.比较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和真菌所致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2.探讨早发型和晚发型早产儿败血症主要致病菌的构成及分布差异。3.比较早产儿败血症不同致病菌的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早产儿感染提供依据。方法1.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将371例血培养阳性的早产儿纳入研究,以住院期间首次培养出的阳性致病菌为研究对象,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