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信用社由于产权不清、管理体制不顺、资产质量差以及历史包袱沉重等原因,目前很难担当农村金融主力军的重任,反而使农村金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运用产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主要从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入手,对农村信用社的变迁历史,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理论和实际上的探索和分析,从而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思路、相应模式和相关政策建议。本文首先从考察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变迁出发,分析了不同时期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其次,论文根据农村金融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马太效应”问题。农村金融中的“马太效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许多负面影响。最后,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其要点包括: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改革模式和产权组织形式的选择;健全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建设;对不同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宜采取不同的金融服务形式;在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的基础上对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地位、法人治理结构、组织形式、行为规范、权利和义务等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具体问题进行逻辑演绎的基础上,辅之经验实证分析,逐层展开。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及创新之处:1、在分析总结农村信用社产生发展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制度需求、农村农民贷款的需求农村商业银行实际运行的结果等方面论证了我国农村信用社应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模式的多元化改革道路;并剖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2、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调查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信用社应该采取的经营管理模式。3、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在资金运作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进一步论证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