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格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贯穿着经济学理论的整个发展过程,经济理论的发展轨迹就是沿着“商品价格—资本价格—资产价格”这样的轴心前进的。股票作为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由于与实体经济的密切联系,成为经济学及金融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股票市场,一方面具有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提高资金融通效率、准确揭示价格信息、反映宏观经济态势等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影响货币的传导路径来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股票价格的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引起了政策部门和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外的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归结起来,思路有两种:一是通过研究股票价格波动对银行系统稳定性以及实体经济的影响来说明如何防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二是通过研究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来研究如何通过政策干预股票价格来防止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影响股票价格的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影响股票价格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解释和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国外学者认为货币政策会通过预期效应、投资组合效应、股票内在价值增长效应来影响股票价格。Friedmna.M.对美国的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对股市价格波动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Huang.R.D&-W.A.Kracwa运用News模型对日本实证研究发现,股价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Daynanada.D.&weaYaoko对台湾的研究表明,股价收益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呈正向趋势,但二者的这种关系在统计上尚不具备较强的显著性。Mooker.R.&Qiao yu对新加坡股市的研究表明,股价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股价波动领先于货币供应量。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在2002年以后,中国货币当局及有关学者对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工作,既有逻辑推理的部分,也有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谢平、易刚、王召、冯用富、瞿强等人的研究,他们认为股票市场会影响货币供给的路径,从而影响宏观经济,应采取“关注而非钉住”的货币政策,基本上都是采用总量分析的方法。第二章总结了股票价格的决定模型,如现金流贴现模型、CAPM模型、套利模型等,并对影响股票价格的内部及外部因素进行了归纳。关于中国股票市场是否为有效市场,本章也进行了分析,由于产权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国的股票市场很难有效地反映市场信息。第三章对货币政策如何影响股票价格的理论进行归纳总结。一种视角是通过分析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影响来分析;另外一种视角是通过分析货币政策对其它金融市场的影响来分析。两种视角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的,前者侧重于价值理论,后者更侧重于套利理论。第四章首先对中央银行在变动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时股票价格的短期变动作统计分析。然后通过设定模型来检验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路径及大小。本文选取上证指数的大小和成交量大小作为股票价格的信息,在货币政策方面,选取同业拆借利率、狭义货币供给量为指标,在实体经济方面,本文选取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真实汇率指数及工业增加值做为具体的指标。从实证检验的结果来看,实体经济变量工业增加值、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及物价指数在长期中与股票价格存在着关系,工业增加值对股票价格有正向的影响,但是影响较小。而贷款余额与股价的变动相反,我国依然存在“股经背离”的现象,同时也说明了中国股票市场还远远不能反应经济的基本面,还不能认为是一个有效的市场。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间在长期中存在稳定关系,但是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关系方向与理论上的方向是相反的。这说明货币市场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这也与我国一直禁止信贷资金入市有关。利率虽然在理论上是货币政策影响股票市场的重要渠道,但通过实证检验可以发现,短期内利率对股票市场及产出均无明显的影响,对实际汇率也基本上没有影响。这也说明了我们市场利率不管对实体经济还是对资本市场,影响都还很有限。不管是从内部均衡还是外部均衡的角度,利率做为货币政策调节的手段还不成熟。第五章用“结构失衡”来解释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影响不明显的问题。货币的最终流向可以分为三部分:资本市场、投资和消费、窑藏。资本市场上货币过多或过少(表现为股票价格过高或过低),并不一定是总的货币供给量的问题,而可能是结构性问题。因此,并非用单纯的货币政策就能解决问题,这也说明为什么货币政策往往并不能有效地遏制股票价格的迅速增长或一路下跌。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综合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最新的数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采用“结构失衡”的视角来解释检验的结果。但如何测定和控制“结构变化”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这一视角仅能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在实际中区分的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