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兰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花蕙兰植株潇洒,花朵硕大,花形端庄,花期特长,加上植株外观和花形与传统国兰相似,又栽培简便,因而颇得我国园艺界的推崇。但由于以往杂交育种所选用的亲本缺少香味遗传因素,所以育成的大花蕙兰往往没有香味。这对习惯于欣赏传统国兰“色、香、韵”的国人而言,难免感到美中不足。杂交兰(Cymbidium hybridum×faberi)是蕙兰与大花蕙兰交配育出的新品种,是具有芳香味的大花蕙兰。它具有大花蕙兰的大花、色艳及国兰的清香味,弥补了大花蕙兰没有香味的缺点,因而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市场前景。兰花的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繁殖困难,且实生苗难以保持其父本的优良性状特征。传统栽培靠分株繁殖,繁殖周期长,且繁殖率低,难以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由杂交兰茎尖诱导出原球茎,再由原球茎大量增殖,从而可得到大量性状一致的种苗,是商业化生产杂交兰的最佳途径。但杂交兰不同于大花蕙兰和国兰,加之国内还无人对此杂交兰进行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为探索杂交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杂交兰的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原球茎增殖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程序,建立了杂交兰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研究结果如下:(1)杂交兰组织培养适宜条件为昼温26℃,夜温24℃,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2000lx,相对湿度为75%。(2) PLB诱导: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1+IBA0.5mg·L-1+AC3.0g·L-1,30天后诱导率可达100%。(3) PLB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mg·L-1+IBA 0.1mg·L-1+AC 1.0g·L-1时增殖倍数最高,平均每外植体半个月可增殖3.4倍。(4) PLB分化:培养基为1/2MS+6-BA 1.5mg·L-1+NAA 0.5mg·L-1时分化率最高,平均每外植体可分化出3.2个芽。(5) PLB增殖的优化条件:AC浓度为1.0g·L-1,糖浓度为30g·L-1,外植体大小为0.3cm×0.3cm,接种密度为相隔约2.0cm时增殖倍数最高。(6)成苗阶段:促进苗生长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1.5mg·L-1+IBA0.05mg·L-1+AC0.2 g·L-1;促进根生长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0.5mg·L-1+IBA0.05mg·L-1+AC1.0g·L-1。(7) AC对防止外植体褐变有一定作用,浓度为3.0g·L-1诱导培养效果最好,在PLB增殖阶段则以1.0g·L-1浓度效果较优。(8)小苗在苔藓中生长良好,成活率可达100%。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公司保持活力与竞争力的根本,也是维系一个公司在市场上不断赢得新的商机的关键。如何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如何让公司从新产品开发中受益,获得市场认同,建立
20世纪后期,身体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内反思身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当代身体地位的凸出具有复杂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原因,本文主要运用身体理论与消费主义
代谢综合征(MS)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MS、CAS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首先对MS、CAS的相关概念、诊断标准及MS
夜交藤(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又名首乌藤,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藤茎或带叶藤茎[1],为临床常用中药品种之一。主产河南、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争议日益增多,但劳动争议案件维权效果却不容乐观。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维权应涵盖劳动争议全过程,从劳动争议处理、调解、仲裁、诉讼和问责五
从构成与建筑关系入手,分析了立体构成设计在建筑形态中的艺术美感,倡导在构成设计中注重提出新的观念,大胆运用立体构成在建筑形态中体现的艺术美去传达人文主义情感,去创造
我国农村流动人口既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物 ,又是促其瓦解的重要因素。建国后的工业化战略导致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加大。改革的发展就是一个在不断缩小其强度的过程
通过灰土桩在某综合楼的应用,对灰土桩桩身质量、桩间土挤密效果、复合地基承载力效果进行分析,提出灰土桩在该区的适应性及施工、设计方面的经验和成桩工艺对其加固效果的影
本文通过对螺栓定力断裂机理进行分析及计算,分别从失效形式及断裂源找出导致螺栓断裂的原因,并对影响预紧力的因素逐一分析,得出预紧力与摩擦系数的关系,对为各类螺栓定力做
近代德国大学科学研究职能的发展和影响贺国庆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衡量大学水平的重要尺度。从历史上看,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已历经八百多年的沧桑变迁,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