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与葛饰北斋人物造型之比较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w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洪绶是晚明时期的艺术大家,在艺术理论、绘画风格、诗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他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很高,尤精人物画。陈洪绶的绘画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享誉海内外,其中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尤其深刻。他的绘画作品不但将文人画体现得淋漓尽致,却又不缺少民间绘画通俗的特性。尤其是在晚明时期,大部分绘画作品缺少生气,而陈洪绶独特的人物变异画风更为突出,为当时的文艺创作活动增加许多活力。浮世绘作为日本的平民艺术,是一种以实用为目的的装饰艺术与工艺美术,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葛饰北斋作为在这个时代里创作产量极其大量的画家,在长达70年艺术历程中,作为“画狂人”的葛饰北斋,也是其他浮世绘画师不可比拟的。他的人物画体现出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影响,西方洋画的介入以及对本土文化的承袭。陈洪绶与葛饰北斋在艺术形式上有诸多相通之处,又因民族、时代背景、现实土壤、文化语境的不同,作品呈现出各自的艺术面貌。本文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比较,结合时代背景、美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对两者的绘画艺术做了深入的分析,探讨画面背后隐含的审美理想,在同一题材作品《水浒传》中详细探究两者产生同质性与异质性的缘由,多方面进行对比。
其他文献
《人物御龙帛画》于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市郊子弹库墓一号墓穴,是迄今所见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独立性绘画。本文从“历史物质性”这一论点出发,深入剖析对《人物御龙帛画》艺术作品原境的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从帛画的内容到绘画材质,龙凤“引魂升天”象征意义和丝帛重彩技法的表现;帛画作为覆棺的魂幡画的原物探究到长条形构图形制的表现,对神仙思想影响下魂升天界过程的形象描绘;帛画在绘画史上产生的时代影响和历
“岩彩”拓宽了艺术家的绘画语言与绘画手段,使得绘画将线条、色彩、肌理质感完美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当下工笔绘画的写意性和现代性。本文分析了岩彩的绘画语言在当代工笔画中带来了哪些运用,包括“线”的运用、“色彩”的运用、以及“材质肌理”的运用,推崇自然地具有“写意性”的绘画语言,使得绘画更具感染力。岩彩绘画语言融合西方构成和审美取向,使得工笔画中东方意韵的内在生命力不断涌现。在对壁画临摹及传统工笔深入学习
本文主要探讨剥落与变色之美—敦煌莫高窟220窟北壁初唐壁画《东方药师经变画》的审美价值探析。笔者有幸参加2019年《中国古代壁画摹制技法人才培养》计划,亲身到达莫高窟,对《东方药师经变画》原壁进行参观和考察。分析初唐壁画220窟北壁《东方药师经变画》的现状,探讨此画颜料层变色和脱落原因与研究此幅壁画的审美价值。文章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初唐壁画220窟北壁《东方药师经变画》的剥变原因探析,第二部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当中最具影响力和艺术特色的一篇罕见巨制,以规模宏大,色彩绚丽,画艺精湛闻名于天下。本文将对永乐宫纯阳殿壁画中的巨幅青绿山水人物画《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进行解剖,通过对壁画中所呈现出的山水元素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分析,探索永乐宫纯阳殿壁画中经久不衰、璀璨夺目的青绿山水画艺术特色。本文首先从永乐宫建造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绘制壁画的画工这两方面介绍永乐宫纯阳殿壁画的形成原因以及文化
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的传统画种之一,其色彩表现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形成一套独立而完整的体系。传统绘画中的“五色体系”、“随类赋彩”等都是古人对于绘画中色彩的认识。传统中国画的用色依靠的是固有色之间的对比、墨与色之间的对比,画家们一般是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并结合前人的用色经验对绘画作品进行设色,但对今天的中国画创作来说,这是不够的。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艺术创作,不仅需要对中国传统色彩深入研究,还需要对西方
工笔重彩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形式语言变得更加多元化,材料在工笔重彩画创作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材料在绘画中的作用和表现,发掘材料自身的审美和价值,使材料跟随时代审美潮流,在当代作品中呈现出更多契合创作者思想的艺术形态。本文意在梳理金属箔材料的发生发展脉络及其在传统中国画中的运用,从而重点提出壁画中金属箔材料的使用对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启
20世纪初期,中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传统社会开始向现代社会变革过渡。政治、文化等变革活动给予了中国美术新的机遇,中国画的概念应运而生。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年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张大千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画画家的代表。在他的艺术创作上,始终坚持以中国传统绘画为本位,在借鉴西方艺术创作技法的同时保持着本民族的特色。在张大千晚年,他将水墨和色彩融汇,创作出酣畅淋漓的泼彩画,以此探索出中国传统绘画走
不断加快的的现代化节奏导致人的理性冲突和感性冲突产生割裂,造成人的精神和肉体分离,艺术恰巧是弥合分裂关系的一种存在,但并非一切艺术都能如此。此时,如温克尔曼所言,不得不向古希腊艺术寻求一个范本。古希腊艺术不只是是精神的范本,同时也是艺术的范本。当我们将希腊瓶画中,画师将所要描摹的外部形象进行解构的时候,所运用的法则称之为“对立的法则”时,我们相应的将画师重构头脑中的画面并统一于瓶面时,所运用的法则
“书画同源”理论由来已久,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就讲到“书画异名而同体”这里更多的是从书法与绘画源流上寻找二者发生的机缘。将源流上的“书画同源”发展为表现形式上的“以书入画”大概是在宋代,文人画大发展之时,“以书入画”的实践是宋代文人画的重要特征,但是宋代文人画家们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思想。明确提出这一观念的有据可考的应该是赵孟頫,之后这一观念影响巨大,紧接着元代文人画的发展迎来了
色彩运用一方面是对应于客观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是出自画家内心的情感需求。随着艺术创作实践的发展,色彩运用也随之产生突破。当代工笔画在走向大众的过程中,相应的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借鉴和吸收外来色彩运用规律,同时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塞西尔·维尔罕(Cecile Veilhan)是笔者读研期间一直关注的一位法国女画家,表现女性日常生活是她绘画的重要主题,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女性人生中的各个阶段。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