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口流动和流动人口问题的极大关注。省际人口流动作为人口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之一。研究我国的省际人口流动问题,不仅要研究人口流动本身,还要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制度差异、城乡差别等等。人口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是伴随经济可持续发展而来、能系统反映人口经济一致程度的研究,对系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大背景下,以《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等权威数据为数据支撑,对“六普”期间我国的省际流动人口及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进行了探讨。笔者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规模特征、流动省份的流动率分类、流入流出地的人口流动方向性影响和省际人口流动中心的布局四个角度,对“六普”期间我国的省际流动人口进行了详细、深刻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引入基尼模型与基尼商指数概念,利用数据计算我国省区的规模基尼指数和经济基尼指数,分别代表我国省区的人口集中程度和经济集中程度,二者求商后测算出反映人口与地区经济发展均衡性水平的基尼商指数,进而准确概括归纳我国省区人口与经济发展均衡性水平。最后,创新性地通过对比省际人口流动前与省际人口流动后各省的基尼商指数的差距,讨论省际人口流动对各省人口与经济发展均衡性水平的影响作用。通过运算与分析研究,本文得出了“我国省区人口与经济发展均衡性总体合理”与“省际流动人口改善省区的人口经济均衡性”等结论,并据此从流动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两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