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同时,卫生费用也在高速增长。由于住院服务占用了大量的卫生资源,为合理化卫生费用增长,许多国家对入院和住院日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由于在我国,医院是提供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入院率和住院日均处于较高水平,对入院和住院日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对提高住院服务效率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意见,选择了Appropriateness Evaluation Protocol(AEP)作为适宜性评价工具的蓝本,并对其进行了跨文化双向翻译、专家咨询、集中培训、预评价后,形成了本研究的适宜性评价工具The Chinese Version AEP(C-AEP);通过对上海市两家三级医院的350个入院和3226个住院日的回顾评价,考察了C-AEP的评分者间信度、重测信度、表面效度、内容效度以及聚合效度;由两名评价人员运用C-AEP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心脏科和骨科的807个入院及其8396个住院日进行评价,并记录其满足的评价指标和不适宜入院/住院日原因;通过建立 Logistic回归模型(入院)以及多元回归模型(住院日)分别对不适宜入院和住院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实证和文献研究结果建立路径分析模型,了解支付方式、住院日适宜性对住院费用的影响。 一致性评价结果表明C-AEP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样本医院心脏科和骨科的不适宜入院率为35.0%和20.9%。不适宜住院日比例为38.7%和33.1%。造成心脏科不适宜入院的主要原因有过早入院(64.3%)、可在较低级别的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4.7%)以及无相关诊疗记录(11.4%);骨科则为过早入院(78.1%)、患者交通不便(13.4%)以及无相关诊疗记录(4.8%)。造成心脏科不适宜住院日的主要原因有安排出院不及时(38.9%)、执行检查不及时(20.0%)以及手术不及时(17.1%);骨科则为手术不及时(25.2%)、执行检查不及时(25.4%)以及安排出院不及时(24.7%)。心脏科不适宜入院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自付比例、门诊入院、再入院以及第一诊断为冠心病;骨科不适宜入院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在业、高自付比例以及下午入院;与心脏科不适宜住院日天数相关的因素主要有住院天数、户籍、入院途径、支付方式、年龄、第一诊断心肌梗死以及是否转科;与骨科不适宜住院日天数相关的主要因素有住院天数、支付方式、是否手术、第一诊断(肿瘤)以及年龄。支付方式通过影响患者和医生效用最大化行为对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C-AEP是评价三级甲等医院相关科室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的可靠工具;样本医院的不适宜入院和不适宜住院日比例都较高;不同科室的不适宜入院和住院日的主要原因相似;两科室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的相关因素有所不同,但支付方式是两科室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的共同危险因素/影响因素,由于其对医方和患者效用最大化行为的影响,自付比例较高的患者或自费患者的不适宜入院率和住院日比例都较高;从总体上来说,不适宜住院日对医院服务效率的影响和服务可及性的影响十分可观;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对医疗质量的影响在本研究中不明晰;提高入院和住院日的适宜性需要相关政策部门、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人员以及居民的共同努力。 本文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一步丰富了对住院服务适宜性评价的研究,与其他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 (1)在从前我国的适宜性评价研究中,研究者往往选择对国外的评价工具进行翻译后直接使用,而未对其信效度进行考察,本研究开发了适应我国医疗实践的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评价工具,完善了我国的适宜性评价研究。 (2)以往的研究仅指出了支付方式对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其产生影响的方式没有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运用经济学理论探讨了支付方式对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内在机制,弥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缺。 (3)本研究建立了路径分析模型以探讨住院日适宜性对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影响,完善并丰富了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相关因素研究的相关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