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空间线索范式中,当线索开始呈现与目标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时,对出现在线索化位置的目标比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的目标反应慢,这种现象叫做返回抑制。返回抑制的机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具体说来,就是明确返回抑制激活了输入(注意)通路还是输出(运动)通路。两类型理论认为返回抑制有两条相互独立的通路,即输入通路(眼动系统关闭时,削弱了对外周视觉刺激的反应,视觉加工过程受到抑制)和输出通路(眼动系统激活时产生的运动偏向)(Taylor& Klein,2000)。他们发现,当对外周线索、中央线索不反应或手动反应,对外周目标进行手动反应时能观测到返回抑制,即基于输入的返回抑制;当对线索或目标进行主动眼跳时,中央和外周目标处均出现等量的返回抑制,即基于输出返回抑制。然而,有学者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即忽视线索,对外周目标进行手动反应)测量返回抑制时发现,对外周目标进行手动反应产生了基于输出的返回抑制(Ivanoff& Klein,2001;Ivanoff& Klein,2003; Ivanoff& Klein,2004;Taylor& Ivanoff,2003; Prime& Ward,2006),这与Taylor和Klein(2000)的两类型理论是不相符的。也就是说,忽视线索对外周目标做手动反应,Taylor等人(2000)发现了基于输入返回抑制,而Ivanoff等人(2001)发现了基于输出返回抑制。本研究借助眼动技术,采用go/no-go任务,探究了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以及其对返回抑制领域的影响,明确和完善返回抑制两类型理论。 实验一借助眼动技术,探究忽视线索,对外周目标做手动反应,能否产生基于输出返回抑制及其原因。实验采用2线索(线索化/非线索化)×2SOA(465ms,1050ms)被试内设计。要求被试看到go信号时,又快又准的做按键反应,对no-go信号不反应。结果发现,两种SOA条件下均表现出了基于输出返回抑制。另外,93.75%的试次中出现了眼跳,说明在实验过程中激活了眼动系统。这些结果说明,眼动系统的激活是导致“忽视线索,对外周目标做手动反应产生基于输出返回抑制”的原因,支持了两类型理论,即返回抑制中输入和输出两条通路是相互分离的。 实验二探究上述现象激活的是眼动系统中的反射性眼动系统还是内源性眼动系统。眼动系统包括反射性眼动系统(又叫外源性眼动系统)、内源性眼动系统和眼动控制系统这三种子系统,他们分别采用自动眼动编程、策略性眼动编程以及同时接受外源刺激、和内源指令编程三种不同的眼动加工方式。实验一对被试的眼动状态没有任何指令要求,也就是说,实验一不涉及眼动控制系统,因此,本实验只需分离另外两种相互独立的眼动子系统。本实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线索的反向眼跳任务,这一任务能激活内源眼动系统,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激活内源眼动系统并不能产生基于输出的返回抑制,那么则证明基于输出返回抑制是由于反射性眼动系统的激活引起的。实验采用2线索(线索化/非线索化)×2对线索的反应方式(忽视线索/对线索反向眼跳)被试内设计。要求被试忽视线索或者对线索进行反向眼跳,对go信号做按键反应,对no-go信号不反应。结果发现,在忽视线索情况下,出现了基于输出返回抑制;在对线索反向眼跳情况下,未出现返回抑制。这说明,激活反射性眼动系统是出现基于输出返回抑制的原因。 根据以上两个实验,可知反射性眼动系统的激活使外周目标处产生了基于输出返回抑制。实验三在上述两个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实验条件(即反射性眼动系统是激活的)探究反射性眼动系统的激活对中央目标处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采用2线索(线索化/非线索化)×2SOA(465ms,1050ms)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两种SOA下均未出现显著的返回抑制。这说明,反射性眼动系统的潜在激活不足以使中央目标处出现返回抑制。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忽视线索,对外周目标进行手动反产生基于输出返回抑制”的原因是这个过程潜在激活了眼动系统,使外周目标出现了基于输出返回抑制,实验结果支持两类型理论。(2)进一步细分,上述过程激活的是反射性眼动系统。(3)区分基于输入和基于输出返回抑制的关键不是眼跳本身,而是反射性眼动系统的激活与抑制。(4)忽视线索,进行手动反应过程中潜在激活反射性眼动系统不会对中央目标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