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盒8期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my_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矿产资源。总体构造面貌为南北走向,呈东缓西陡的不对称箕状向斜盆地,构造运动以升降运动为主,区域断裂构造微弱。根据盆地演化史和现今的构造形态,盆地内可划分为伊盟隆起、陕北斜坡、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带六个构造单元。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中二叠统石盒子组可划分为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自下而上分为盒8下、盒8上、盒7、盒6、盒5等五个气层组,上石盒子组自下而上分为盒4、盒3、盒2、盒1等四个气层组。本论文研究层位为盒8段,根据沉积旋回由下而上又分为盒86、盒85、盒84、盒83、盒82、盒81。
  作为我国第二大油气富集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含油气层系多、勘探前景广等特点。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大面积分布,天然气储集程度较高,业已发现榆林气田、苏里格气田等多个气田。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集砂体尤为发育,是整个盆地主要产气层之一。随着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对盒8段砂体成因、特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大面积砂岩连片分布机理、砂体垂向叠置关系等认识不足。因此,及时开展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拟实验研究就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论文立足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在了解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等地质条件、建立砂体沉积过程地质模型的基础上,以相似性理论为指导,应用沉积模拟实验手段,结合实验装置确定物理模型,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通过不断改变水流泥砂参数和地形边界参数条件再现缓坡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的演变过程,分析辫状河三角洲形成及演变的主控因素,探讨大面积砂岩连片分布成因机理,剖析砂体垂向叠置关系,论述实验条件下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构造。
  古地形及坡降定量恢复表明,盒8段沉积时地形平缓,古坡度小于1°。物源分析认为盒8期受到北部和东北部两个物源影响,多物源供给控制盆地内不同区域储集砂体的岩性特征不同,东部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西部以石英砂岩为主。盒8段储集砂岩以中一粗粒结构为主,且粗颗粒自北向南均有分布。盒8期砂体纵向相互叠置,横向复合连片呈毯式大面积分布,形成了缓坡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实验认为,基底沉降、流量、湖平面升降和加砂量等因素在不同方面和程度上影响了辫状河三角洲形成及演变。基底沉降控制坡降和可容纳空间;流量控制分流河道和砂体类型,主要表现为洪水控制、中水改造、枯水细化;湖水位控制三角洲纵横向分布及分流河道发育;加砂量控制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速率。
  实验表明,缓坡地质背景、湖水位频繁进退、物源供给充足、高沙泥比、强水流和多水系汇水等均有利于大面积砂岩连片分布。其中缓坡地质背景是重要基础,水流速度慢,分流河道发育,侧向迁移频繁,砂体横向连片;湖水位频繁进退是重要控制因素,相对稳定的湖水位和湖退过程的交替是形成大面积砂岩的重要原因;物源供给充足是物质基础,多物源供给使沉积过程加速,朵状砂坝迁移叠置连片;强水流是重要水动力条件,粗颗粒搬运距离较远,同时多股分流河道的摆动使河口朵体侧向迁移垂向叠置,有利于砂体横向连片、纵向伸长和粗颗粒的广布;多水系的汇水是重要方式,汇水水流在入湖处形成的汇水朵体扩大了砂岩连片面积,形成大面积的砂岩分布;加沙组成影响砂体分布特征,以砂质供应为主时砂体横向上连片分布,纵向上连续,以泥质供应为主时形成连续性较差的砂体。盆地沉降与沉积速率的匹配保证了砂砾岩长期发育。
  在实验过程和剖面分析基础上,总结了砂体垂向叠置样式,认为砂坝与河道的相互切割以及多物源的沉积交互是主要样式,砂体垂向叠置的程度与相对湖平面升降、分流河道的变迁、河流的下蚀作用、多物源的沉积交互等密切相关。
  实验条件下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不太发育。可划分出分流河道、纵向砂坝、斜列砂坝、河口砂坝、废弃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等微相,横向砂坝不太发育。在实验过程中,纵向砂坝、斜列砂坝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河口砂坝则可以向纵向砂坝、斜列砂坝转化。
  对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三维形态精细描述,发现辫状河三角洲层理类型丰富,横剖面上可见大量的侧积交错层理,纵剖面上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前积层较明显。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在粗糙集的信息表示的基础上,由粗糙集的代数表示和信息表示的一致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量的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属性重要性的度量求出粗糙集的核,然后在核的基础上,继续依据属性重要性的度量,以约简的信息量和原属性集合的信息量相等这一准则来进行属性约简,算法简单,效率高.通过研究传统数据挖掘方法的知识评估标准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发现有些知识可能被忽略,提出新增的知识评估标
学位
波纹钢管混凝土(CFCSP)柱是一种通过将外围钢管替换成薄壁的波纹钢管(CSP)形成的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CFST)构件。波纹钢管不仅可作模板使用,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已有学者通过对该构件的短柱轴压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探性研究,明确了波纹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机理,结果表明波纹钢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和轴压延性均高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和钢管约束混凝土柱。但目前针对该新型构件各类力学性能的研究尚待完
学位
池塘养殖是我国北方目前最主要的刺参生产模式,长期高密度养殖造成了生态劣化、刺参产量降低等现象,如何充分利用池塘营养要素,提高营养要素利用率,进行生态养殖,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构建了刺参-柄海鞘混养系统,验证了刺参、柄海鞘混合养殖的可行性;从生态系统环境因子和动物生理生态两个层面阐述了混养系统生物与环境的互利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混养系统的构建  柄海鞘滤食水体中微藻和有机质,通过排泄
学位
CO混相驱是一种能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方法.该研究对影响小型CO脱水装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常用的固体吸附液体吸附工艺进行了对比,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从投资、设备、效益等几方面对小型CO脱水装置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该研究从小型CO脱水装置的具体实际出发,提出在超临界温度下,实现无相变气态CO脱水的新思路,工艺上推荐固定床内的固体吸附剂脱水工艺,使得吸附、再生、冷却工
学位
分别采用化学沉淀法、柠檬酸法和水热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掺杂/非掺杂纳米SnO粉体,并用XRD、FTIR、TE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三种方法所制粒子粒径大小和结晶度好坏依次为柠檬酸法>沉淀法>水热法;反应液浓度、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干燥方式及灼烧温度对沉淀法所制粒子粒径影响最大;对化学沉淀法和柠檬酸法所制掺杂纳米SnO,掺杂量与结晶度成反比;Fe掺杂使得SnO电阻上升,Sb掺杂使得电阻下降
学位
利用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体为模板制备介孔SiO无机膜是仿生领域内的新研究热点.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有机大分子,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前驱体,该文对利用仿生合成技术制备担载SiO介孔分离膜的实验过程进行了研究.对生长于静止气-液界面的仿生SiO薄膜进行了各种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模板对无机晶体的成核与生长存在调制作用,模板的引用可一次性制备出最可几孔径1.8nm的非担载SiO
学位
BaTiO是一类应用广泛的电子陶瓷材料,在动态随机存储器、陶瓷电容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高温固相烧结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熔盐法.文献称熔盐法是最简单的合成电子陶瓷技术之一.但由于缺乏合适的研究手段,熔盐法的动力学研究,尤其是反应机理的研究受到了限制.该文通过交流阻抗谱法测定熔盐法合成过程中体系电导率的变化,不仅确定了NaOH-KOH熔盐和NaCl-KCL
学位
目前,世界上对固定源含NO的废气处理,主要采用NO与NH的选择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反应,即SCR工艺,在该工艺中一般用VO/TiO体系催化剂,该体系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有一最佳使用温度范围,若反应温度过高会发生NH的氧化反应,不仅使催化剂活性下降,而且会产生NO,反而使废气中NO的含量增加.另一方面,在工业应用过程中,烟尘会带来许多麻烦,如果
学位
建南气田属于鄂西渝东石柱复向斜的建南构造,区域构造属于四川盆地的东缘的上扬子川东褶皱带,在方斗山与齐岳山负背斜之间,是一个低缓构造。四川盆地在晚三叠时期受到喜山运动和印支运动的影响,演变成为一个北西—南东向箕状内陆湖盆,川东北—鄂西主要以河流相为主,其特点是河道砂、河漫滩与湖沼细粒沉积相互叠置。在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下,须家河组呈现出厚砂薄储的状况,给勘探开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与叠后地震反演相比
本论文以核磁共振测井原理为基础,以HERS1.0核磁处理软件为依托,结合核磁共振室内实验,建立核磁共振测井计算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解释模型;根据华庆地区低渗透储层的压汞实验资料和核磁共振实验资料,通过二维等面积法、T2几何均值拟合法、三孔隙度法三种方法评价了储层孔隙结构。结合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对比、孔径频率分布与T2分布对比、实际资料处理与试油资料对比三种方法建立了华庆地区低孔低渗储层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