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患者的经颅多普勒改变,并分析血流动力学原因和机制。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60例临床诊断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及合并有心源性栓子的患者从研究中排除。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其中40例行数字剪影血管成像。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记录吸烟史、饮酒史等。根据血管检查结果将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按照病因分为锁骨下动脉狭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按照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其中46例经颅多普勒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完整。记录病变侧椎动脉盗血的程度及病变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比较两组人群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不同程度狭窄和盗血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入选患者的双上肢血压差别.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管检查结果显示:锁骨下动脉狭窄43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6例。锁骨下动脉合并同侧椎动脉狭窄9例。未发现血管狭窄2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平均年龄为64.2岁。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易患因素。52例患者中锁骨下动脉狭窄轻度12例,中度25例,重度13例,闭塞2例。TCD发现盗血Ⅰ期30例,Ⅱ期24例,Ⅲ期6例.3组不同盗血程度的患者双上肢血压差值分别为7.43±4.12,27.79±10.19,39.17±8.30mmHg。结论:1.SSS临床特征以后循环缺血表现为主。60例患者中病变侧锁骨上窝血管杂音者占37.21%,提示临床体检时应重视血管杂音的听诊。2.采用TCD检查发现,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有时较DSA敏感,值得临床注意。3.TCD发现椎动脉有盗血频谱改变的患者,除大部分是由于一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在其近心端发出椎动脉前狭窄或完全闭塞外,少部分也可由于同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引起,值得关注。此现象是由于患侧椎动脉远端压力下降,低于对侧椎动脉或Willis动脉内的压力,与SSS时的原理相同,经TCD证实只是没有向锁骨下动脉供血。4.椎动脉狭窄患者在盗血程度还未达到Ⅲ期时,即可出现后循环缺血症状。即椎动脉狭窄相比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患者更易发生后循环缺血表现。5.本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以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者几率最高。6.部分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双上肢血压差大于20mmHg且血压差值随盗血程度加重而增大。7.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与多普勒血流检测到的相应频谱盗血程度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