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资源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无形资源在其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商誉作为无形资源的一种,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企业频繁的并购、改造、资产重组等经济活动中,商誉的金额远远超过了其他资源。正是如此,近年来,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誉的探讨层出不穷。但是,这些讨论大多集中在外购商誉,并且多数已达成共识,而关于自创商誉的信息披露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公认完美的解决。目前,国际会计实践中的做法是将外购商誉信息纳入表内披露,而自创商誉信息则不予披露。之所以采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是因为外购商誉同其他可确认的资产相同,符合纳入表内披露的各种原则和条件,相反,自创商誉不能可靠计量,同时,其确认也不符合稳健性等会计原则的要求,所以只能被会计信息系统拒之门外。工业经济时代,自创商誉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不披露自创商誉信息的影响不大。然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自创商誉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日益相关,长期以来对自创商誉信息不做任何披露的做法在利益相关者与上市公司之间造成了信息屏障,这显然与现实需求相距甚远。所以,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自创商誉的信息传递问题进行探讨,使其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能更真实更充分地反映自创商誉的现状,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上市公司自身的双重需要。正是如此,才使得研究自创商誉信息披露的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全文按照“自创商誉是什么、缘何披露、怎样披露、披露什么”这一逐层递进的逻辑思路,深入探讨了自创商誉的信息披露问题。具体逻辑路线如图1(导论,P3)。除导论外,全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二章在探讨商誉共性问题的基础上,从内在实质与外在形式两个维度重点研究了自创商誉的经济属性,回答了“自创商誉是什么”的问题。第三章沿着自创商誉信息披露的“现实需求——披露困境——路径选择”这一主线深入展开论述,回答了“缘何披露、怎样披露”的问题。第四章围绕自创商誉的经济预测与披露策略进行分析,回答了“披露什么”的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导论。主要阐发了本文选题的意义,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论文的基本思路与逻辑结构,主要贡献与不足。第一章,商誉的基本理论。本章围绕商誉的涵义、主要内容探讨了商誉的共性问题,并采取从整体到部分的分析思路,将研究重心转向自创商誉。第一节,以商誉涵义的历史变迁为起点,梳理、归纳会计学界对商誉涵义的“好感价值论”、“总计价账户论”、“剩余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及“无形资源论”等不同观点后,重新诠释了商誉的涵义;第二节,着重探讨了商誉的内容和分类。首先,尝试打开商誉“黑匣子”,探寻其主要的构成要素,揭示了商誉的构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而不断丰富的动态发展过程。然后,按照商誉的不同来源将其划分为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进而,探析了二者的关系,揭示了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的同质性和可转化性。第二章,自创商誉的经济分析。本章从实质与形式两个维度探讨了自创商誉的经济属性,揭示了自创商誉实现超额收益的途径与外在表现。第一节,在概括分析自创商誉“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与不可完全替代性”四大经济特征的基础上,阐释自创商誉为企业创造“稀缺租金”,从而实现超额收益。第二节,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出发,探索了自创商誉与核心竞争力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核心竞争力与自创商誉之间的关联性,指出自创商誉是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实质,而核心竞争力是自创商誉的外在形式。第三章,上市公司自创商誉信息披露的困境与路径选择。本章是全文的核心章节,共分三个层次展开论述,解答了本文的两个中心问题:“为何披露自创商誉信息”及“怎样披露自创商誉信息”。第一节,从上市公司内部与外部两大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出发,揭示了自创商誉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是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为使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需要获取自创商誉的相关信息;二是上市公司内部管理者为自身融资及扩张的需要具有对自创商誉信息披露的冲动。第二节,以实务界与理论界对自创商誉信息披露的观点分歧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上市公司自创商誉信息表内披露的窘境,并在归纳各方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从实务界看,各国会计准则都明确规定会计确认应符合两个要点:确认的事项应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的事项应具有可计量性及决策有用性。自创商誉由于不能准确计量,各国准则均没有把其纳入确认的范围。第二,从理论界看,持赞成意见者和持反对意见者势均力敌,双方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息。第三,综合评述各方观点,笔者提出自己的初步见解,为启动进一步的研究作好准备。第三节,通过对上市公司自创商誉信息表外披露的理论分析与现实考察,探索了信息披露的路径选择。第一,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分析了自创商誉信息披露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避免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问题,为自创商誉信息披露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通过阐释表外信息披露的特点和前提条件,揭示了自创商誉表外信息披露的现实可行性。第四章,上市公司自创商誉信息表外披露的策略与估价。本章在前几章论述的基础上,探索了如何进行自创商誉信息的经济预测以及披露策略的选择,回答了“披露什么”的问题。第一节,从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信息披露策略目标选择上的冲突,提出相机抉择的披露策略。资本市场为了融资的便利要求企业披露“好消息”隐藏“坏消息”而产品市场为了防止竞争对手的入侵要求企业披露“坏消息”隐藏“好消息”。正是由于在对外进行信息披露时同时受到这两大市场的约束,企业在制定信息披露策略时,必须综合考虑两大市场的双重影响,权衡利弊,做出现实选择。第二节,将割差法与超额收益法应用于自创商誉估价,并进行案例演示。在对已有研究拓展和深化的基础上,本文力求在以下方面做出一些贡献:1、梳理、归纳了学术界对商誉涵义的不同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商誉进行了新诠释,把商誉定义为“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使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却无法具体辨认、无实物性形态的资产”。2、将核心竞争力与自创商誉结合起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商誉是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实质,核心竞争力是商誉的经济形式”的观点。3、在不违反现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提出折衷的自创商誉信息披露方法,即采用表外披露方式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自创商誉的相关信息。当然,由于上市公司自创商誉信息披露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争议性,加之本人在理论修养、知识积累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论文尚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实证研究不足和深入研究不够,它们既是对笔者研究的挑战,又是笔者未来努力的方向。另外,由于数据资料收集的困难,本文很难结合现实的上市公司案例对本文提出的披露策略和估价模型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