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潍坊高密市以其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辉煌璀璨的人文资源、品类繁多的绝学特技,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其中尤以被称为“高密三绝”的扑灰年画、剪纸和聂家庄泥塑享誉盛名。 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的一个古老画种,约产生于明代初期,后盛行于清代。从现有的资料看,全国只有高密存在这种年画,主要产地集中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扑灰年画就颇受人们推崇和追捧,还曾被人们戏称为“墙上的电视机”,尤其是逢年过节,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品,似乎不贴年画就找不到那种喜庆吉祥、欢乐融洽的气氛。因此,历史悠久的扑灰年画自然而然地也就留下了不少关于民俗风情、人文内涵、审美情趣等的多重印记,也因此成就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扑灰年画多取材于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人物传说、戏曲寓言、山水花鸟等,不仅有着独特成熟的画技,拙朴稳重的造型,潇洒自如的笔法,丰富多姿的内容,色彩艳丽的作品,而且也是我国民间年画由手绘向印刷转变的重要标志。扑灰年画作品已由高密民间跨出国门,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寻胜揽奇,成为世界民间艺术爱好者收藏的珍品。扑灰年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老抹画”和“红货”两大流派。“老抹画”秉承传统的墨屏画技法,画风古朴典雅、用笔浑然洒脱、造型圆润简练、意蕴浓厚深远。与“老抹画”流派淡雅别致、清新古朴的风格截然不同,扑灰年画的另一派系“红货”喜好凸显意气风发的激昂个性和独特情致,所以红货艺人们在绘制扑灰年画时多洒脱不羁,着色热烈高调,率直随性作画。 扑灰年画作为高密独一无二的年画品种,经历了它产生、发展、繁荣、衰落、复兴的过程,然而,由于扑灰年画制作周期长、产量有限、成本高,无法摆脱传统手工扑拓、绘制涂抹的弊病,再加上扑灰年画题材陈旧、陈陈相因、缺乏活力和时代性,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年画多样性的需求,扑灰年画不再受欢迎,整个行业开始衰落萎缩。时至今日,扑灰年画技艺在高密地区的传承已岌岌可危。扑灰年画作为一个独特的年画品种,反映了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其进行发掘保护,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已是当下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本文不仅系统分析了扑灰年画的历史变迁、制作工艺及艺术特色,同时也对当下如何继承发展与保护扑灰年画题材提出了多方面创造性的可行性建议,使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创新进步,创造出更多的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艺术作品,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这一源远流长的传统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