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hrinB/EphB信号系统参与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的作用研究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bo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ephrinB/EphB信号系统在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中的作用及下游作用位点。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切口痛对照组,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组,ephrinB/FphB阻断剂EphB1-Fc预处理组,NMDA受体阻断剂MK-801预处理组,分别于术前1d、术后2h、6h、1d、2d、3d、4d、5d测机械性缩足阈值(PWMT)及热缩足潜伏期(PWTL)。取术后1d、3d切口痛对照组及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组大鼠脊髓腰膨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phB1、ephrinB1蛋白表达水平;取术后1d、3d切口痛对照组、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组、EphB1-Fc组、MK-801组大鼠脊髓腰膨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os蛋白在脊髓背角的表达水平。另取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phrinB/EphB激动剂ephrinB1-Fc痛觉过敏组,MK-801对照组,MK-801+ephrinB1-Fc组,于给药前1d,给药后2h、4h、8h、12h、24h、48h分别测定大鼠PWMT及PWTL值。  结果:与切口痛对照组相比,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组大鼠的PWMT和PWTL在术后2h均明显下降(P<0.01),至术后1d达到痛敏峰值,且痛觉过敏持续至少5天;在术后2h、6h及1d,EphB1-Fc和MK-801预处理均明显抑制了瑞芬太尼引起的PWMT和PWTL下降(P<0.01)。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组大鼠脊髓EphB1与ephrinB1蛋白表达,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phB1-Fc和MK-801预处理组在术后1d明显降低了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组大鼠脊髓Fos蛋白表达(P<0.01)。正常大鼠鞘内注射ephrinB1-Fc降低了PWMT和PWTL(P<0.01 vs CON),该作用被MK-801预处理所抑制(P<0.01 vs ephrinB1-Fc)。  结论:EphrinB/EphB可能作为NMDA受体的上游成分,两者被激活后,通过脊髓Fos蛋白表达上调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