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消化系统肿瘤中约98%为恶性肿瘤,而消化道肿瘤又以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多见,且近年来一直呈增长趋势。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含顺铂或奥沙利铂的方案在晚期消化道肿瘤的应用已普遍得到认可。但化疗抑制作用的选择性低,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抗肿瘤化学治疗本身所引起的生活质量的下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能在治疗前预先检测出更有可能受益的患者进行化学治疗,不仅可以提高化疗的疗效及评估预后,同时也可以避免不恰当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患者行化学治疗的同时,机体细胞会启动自身修复机制,影响化疗敏感性。目前DNA损伤修复所涉及到的相关基因、酶及蛋白质均只反映DNA修复机制的某一个或某些环节,而DNA修复率(DNA repair rate,DRR)能够全面反映个体的DNA修复能力,可作为实现个体化化疗、预测近期疗效的重要基础。本实验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检测消化道肿瘤晚期初治患者PBLC DRR,并结合含铂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进行相关性研究,以期为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近期化疗疗效的预测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12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肿瘤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肿瘤组患者均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学治疗并评价近期疗效。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对两组患者铂类暴露前与暴露修复后的DRR进行检测及对比分析,并讨论肿瘤组患者DR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含铂联合化疗方案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利用尾长(TL)和尾相(TM)检测显示食管癌(Z=-4.687 P=0.000,Z=-4.939P=0.000)、胃癌(Z=-5.473 P=0.000,Z=-3.789 P=0.OOO)及结直肠癌(Z=-5.796P=O.OOO,Z=-5.206 P=0.000)的PBLC DRR均低于对照组。肿瘤组的PBLC DRR与性别、ECOG评分、年龄、嗜酒习惯和组织分化均无关(P>0.05)。112例患者中110例可评价疗效,其中食管癌PR 3例、SD 6例、PD 12例,疾病控制率为42.9%;胃癌CR 1例,PR 5例、SD 10例、PD 20例,疾病控制率为44.4%;结直肠癌CR 2例、PR 8例、SD 13例、PD 30例,疾病控制率为43.4%。以TL作为评价DRR的指标,提示食管癌(r=-0.500,p=0.021)、胃癌(r=-0.546,p=0.001)、结直肠癌(r=-0.362,p=0.008)的DRR与化疗疗效均呈负相关,而以TM作为评价DRR的指标则提示食管癌(r=-0.481,p=0.027)和胃癌(r=-0.361,p=0.030)与化疗疗效成负相关,而结直肠癌(r=-0.256,p=0.064)的DRR与化疗疗效无关。结论:1、食管癌患者较健康体检者DNA修复能力降低,且DNA修复能力越高,患者接受含铂联合化疗的疗效越差。DNA修复率可以预测晚期食管癌患者含铂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2、胃癌患者较健康体检者DNA修复能力降低,且DNA修复能力越高,患者接受含铂联合化疗的疗效越差。DNA修复率可以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含铂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3、结直肠癌患者较健康体检者DNA修复能力降低,且DNA修复能力越高,患者接受含铂联合化疗的疗效越差。DNA修复率可以预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含铂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