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科技与电信网络的发展,已使个体能够凝聚并发挥前所未有的力量。因此,世界经济愈开放,中小企业反而愈成为主流。同时,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它们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激活了市场竞争;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扩大了就业的主渠道;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转移了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所以,世界各大经济发达国家与地区,均将中小企业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难。如何打破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为其注人持续而强劲的动力,是理论界和实务界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不同,其融资方式也不相同。企业的资金来源有内源型和外源型两种,相应的融资方式也有两种。内源型融资的成本远低于外源型融资,是企业融资的首选。外源型融资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外源型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其中直接融资中最常见的形式是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通过金融媒介进行的融资,其中一种重要方式是银行信贷。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融资期限、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的自由度等等。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也不同,实际情况中企业的融资方式是内源型与外源型的交叉以及直接和间接方式的结合。从全球来看,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的资本构成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自筹资金的比重相对大企业要高得多)。其中以美国中小企业的自筹资金的比重最高,一般要超过60%左右;欧洲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自筹资金的比重在50%左右。在自筹资金中,又以业主(或合伙人、股东)自有资金的比重最大;亲戚朋友借用的资金次之。其次,在内源融资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美、英和德国等自由主义意识较重的国家一般是直接融资的比重高于间接融资的比重,而法国、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等国则呈现间接融资比重高于直接融资比重的现象。最后,政府的扶持资金比重最小,一般仅占企业总资产的5%~10%左右。其中以中央集权制国家(如日本、韩国、法国等)政府扶持资金比重相对较高,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居中,而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资金扶持的比重最低。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针对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需要的条件,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促使中小企业积极发展,这些具有典型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包括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模式、台湾模式等。美国资本市场比较完善,金融制度安排市场化程度很高,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即市场比较有效,因此美国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主要是政府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中小企业,利用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资本市场配合政府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德国政府制订了许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扶持引导政策。联邦政府在经济部下设有200多人的中小企业局,各联邦州也设有类似的管理机构。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政策管理。在融资方面通过贷款、政府补贴和优惠税收等形式进行扶持和引导;日本是最早制定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国家,在长期执行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的过程中,日本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包括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用补充在内的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我国台湾地区在在政策性融资扶持措施方面也是颇具特色的。上述各国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是各有侧重的:如美国比较重视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本支持中小企业吸收引进技术,德国注重税收调节等。总结起来,以上各模式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的成功经验:一是合理的税收结构安排,以及优惠的税率。包括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二是财政补贴,包括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等,但是政府的财政补贴是有限的,而且是非普惠的(与税收优惠不同),其功能在于引导;三是贷款援助。政府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主要方式有:贷款担保、贷款贴息、政府直接的优惠货款等。四是风险基金。风险基金是政府或民间创立的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的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率的专项投资基金,其中在欧美等国家多由民间创立,而在日本等国主要为政府设立。五是鼓励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积极开辟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二板市场。总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是多样化的,中小企业十分重视内部积累,同时也重视外部融资。在企业外部融资中银行信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中小企业也普遍运用债券融资。发达国家的政府,作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对我国运用金融政策手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无借鉴意义。
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催生了大批中小企业,但与金融制度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要比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更难。我国中小企业中有将近一半要依靠内部融资方式来解决资金来源。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财税负担和内部利润分配中的短期化倾向严重,中小企业大多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外源型融资一直是受到提倡的融资方式,但也面临着重大的困境。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状况并不理想,其融资的成本也远高于大企业。证券市场的主板之外虽开设了中小企业板块,但标准未降低仍无法解决很多中小企业的上市问题。由于直接融资方式的单一,加大了企业间接融资的难度。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多指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而对于广大中小企业采取边缘化政策。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压力大,金融服务未能更好贴近中小企业,地方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贡献也非常小。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从企业角度来看,中小企业要不断自我完善,实现内部资金的良性循环是解决其融资难的根本出路,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避免盲目性和重复性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注重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在我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中小企业应积极寻求外资银行的金融支持,高效率利用其完善的国际网络、丰富的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合理的风险评价系统、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以及为企业量身定做融资解决方案的创新能力;从银行角度来看,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应扭转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绝对化的观念,尽快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控制能力,要充分了解信息,发挥中小银行优势,消除信息不对称形成的风险。密切银企关系,实施关系型信贷,实行主办银行制,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地创新金融产品。如开办小额抵押贷款、存单质押贷款、法人按揭贷款、贸易融资、保理业务、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商业承兑汇票保证等多种信贷业务,扩大中小企业贷款的选择范围,切实解决他们贷款难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从政府角度来看,应及时转变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角色:鼓励、规范民间资本融资,使其接近行业标准、法律标准和公共标准,对其加强监管约束,行业协会也应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加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继续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稳固的财力支撑体系,培育与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等。
总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金融组织架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和法律制度安排,使各种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与融合,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提高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我国的中小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