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改良黄土的抗剪强度和渗透特性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xixiao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赤泥改良山西太原东山地区黄土并结合电阻率法研究了其抗剪切性能和渗透性能,得出了改良土抗剪强度与赤泥含量、龄期、垂直压力、孔隙比之间的关系,以及渗透系数与渗透压强、赤泥含量、孔隙比、龄期的关系。系统地分析了剪应力和电阻率随剪切位移的变化、电阻率随电流频率、赤泥含量等因素的变化,从而建立了赤泥改良黄土抗剪强度与电阻率、渗透系数与电阻率的关系式。将赤泥改良黄土用于工程或防渗材料后可能受到不同pH值的酸雨或工厂废水等酸性介质的影响,本文利用硫酸配置了不同pH的溶液,阐述了酸性条件下赤泥改良黄土水化产物和孔隙结构的改变,揭示了改良土的电阻率、剪切性能和渗透性能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建立了剪应力、渗透系数与酸液浓度的关系式,得出了渗透前后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1)为了消除电极片投影不重合对电阻率的影响,需对实测电阻率进行修正;当电流频率较小时,电流波动对电阻率的影响较大,为减小电流波动对电阻率造成的影响取电流频率为50 kHz进行下文的讨论与分析;不同赤泥含量、垂直压力和龄期下,电阻率随剪切位移的增大而增大。电阻率与龄期呈对数函数,电阻率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大;赤泥掺入量增加,从而改良土导电性增强,电阻率减小。(2)赤泥和水泥水化反应,产生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改善了黄土的孔隙结构,使得改良土密实度提高,强度增大;不同赤泥含量、垂直压力和龄期下,剪应力随剪切位移的增大先变大后趋于不变。随赤泥的含量的增加,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赤泥含量为15%附近时抗剪强度最大;通过抗剪强度与垂直压力的线性关系得到抗剪强度指标。抗剪强度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大,龄期小于14 d时抗剪强度的增幅较快,抗剪强度与龄期呈对数函数;建立了剪应力与电阻率的关系,剪应力随着电阻率的增大而增大。(3)不同pH下赤泥改良黄土的电阻率随剪切位移的增大而增大,电阻率随孔隙比的增大而增大,剪应力随剪切位移先变大后趋于稳定。改良土的抗剪强度随垂直压力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当孔隙比增大时,试样密实度减小且颗粒之间的结构性能减弱,抗剪强度呈下降趋势;得出了抗剪强度与酸液浓度的关系式,抗剪强度与酸液浓度呈二次函数。(4)渗透系数随渗透压强的增大基本不变;赤泥掺入后会提高改良土的抗渗性,赤泥含量为15%时渗透系数比较小,抗渗效果较好;孔隙比增大,渗透系数快速增大,二者呈较好的指数关系,孔隙比对渗透系数影响较大。渗透系数随龄期的增长而减小,龄期对渗透系数有影响较小;得到了不同赤泥含量下渗透系数与酸液浓度的关系;渗透试验后试样的电阻率会增大,发现渗透系数随电阻率的增大而增大。
其他文献
小推力推进可以提高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有效载荷质量,或减少发射成本。目前在GEO卫星平台上的应用已受到各国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小推力GEO卫星轨道的转移问
为什么假冒难遏?本文作者明确指出——暴利驱动、法律手软、体制滞后。●"造假比销售麻醉品和走私军火的利益更高,且没有风险。" ●有人认为制假是"低级无伤害的犯罪"。●在
本文以无反馈模式的联邦自适应滤波器为基础,构建了SINS/北斗/星敏感器组合导航系统.由于组合导航的系统模型参数往往与实际的物理参数有偏差,因此在采用常规卡尔曼滤波时,组合的效
在海洋捕捞产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海洋品的供应将主要依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我国近岸海域水土资源有限且受水质状况的限制,深远海水域却拥有着优质的水源、适宜的洋流性水温等
当前高中综合实践课程侧重于培养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学校对课程认知不准确、教师教学理念滞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等问题,
<正>本文旨在界定"世界一流企业"并提炼其背后的文化软实力因素,分析中国企业,特别是央企文化软实力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存在的差距,并提出相应启示。本文选择在精密陶瓷、ICT
对重庆图书馆现存馆藏边政文献进行计量,利用计量结果分析《边事研究》刊载情报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最后得出该刊所载文献的学术风格。同时《边事研究》为学术研究者提供了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最爱问“为什么”。在学校里,我们常常看到低年级的小朋友“初生牛犊不怕虎”,上课时总高举着小手说:“我来!我来!”课堂气氛特别好。随着年
为了合理进行整体叶盘多失效模式可靠性分析和准确描述各影响参数的重要程度,将智能算法与双重响应面方法相结合提出可靠性灵敏度分析的智能双重响应面方法 (Intelligent Dua
论《左传》家族层面叙事写人的艺术白显鹏(左传)是一部体制恢宏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影响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所以有人甚至把它誉为“文学的权威”(朱
期刊